清華科技園仁愛心棧在五·四青年節(jié)這個屬于青年人的節(jié)日里開始了第一天的奉粥活動,參加奉粥的是仁愛基金會的老前輩們,還有一群北大清華的學(xué)生志愿者。九十年前風(fēng)雨飄搖的動蕩年代里,北大清華的學(xué)子們火燒趙家樓,為國家安危萬民福祉而奮起疾呼。九十年后天安門前紅旗冉冉升起,當(dāng)今的青年人依舊帶著一種入世情懷,傳遞一份愛,這份愛始自仁愛心棧,心心相傳。 “人人享有慈善,仁愛觸手可及”這是仁愛心棧的棧訓(xùn),繼宣武區(qū)紅蓮社區(qū)的心棧之后,仁愛心棧在清華科技園天廚妙香素餐廳外面的一方空地上落戶,讓更多的人享有慈善,觸及仁愛。 粥車既出,條桌一擺,分工布陣,熱火開張!已經(jīng)記不起第一杯粥送給了哪一位過客,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想法,送出手上的一杯粥,給科技園內(nèi)的白領(lǐng)帶去一份五谷之香,送上一天的快樂吉祥。每一個奉粥小組都有一位組長,由“仁愛”的老前輩們擔(dān)綱,在奉粥開始前,他們會為學(xué)生志愿者演示如何奉粥,如何面帶微笑送上祝福,如何傳遞“仁愛”的理念。每一位義工首先要做的便是滿懷愛和喜悅的笑,奉粥者自己做到喜樂仁愛,才能將這份愛傳遞給喝粥人。 奉粥、愛心是如一的,但是志愿者們面對的眾生卻是百態(tài)的,“歡迎大家品嘗免費愛心粥!祝您一天好心情!”志愿者們捧著一份愛心,托著溫?zé)岬南阒啵蛎恳晃贿^路人奉粥。有人應(yīng)聲而來,有人熱情道謝,也有人漠視前行。粥車前有熱心人開始打聽仁愛基金會的活動,有人在知曉“仁愛”理念后大為贊賞,盛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尚在傳承;有人在聽到我們一年365天,天天免費奉粥時,斷然稱“不可能,我就不信你們大冬天的可以出來?!”褒獎?wù)哂兄?,質(zhì)疑者有之,然而對于志愿者們來說,這是無礙的,因為心中有愛,哪怕有質(zhì)疑的聲音,只要我們是堅定的,是充滿愛和喜悅的,那么仁愛會感動這些過往的人,并經(jīng)由他們繼續(xù)傳遞。 王璐老師被大家稱為“面子超大”的奉粥人,因為只要她捧出去的粥絕沒有端回來的道理,雖然,路人會回絕說不要,但是真誠的她總是會說,“來,帶上一杯吧!”那種感覺,就像是給臨行的朋友帶上一包家里的特產(chǎn)一般的溫馨,讓人沒有拒絕的理由。北大耕讀社的志宇在一旁困惑地求教,“他們說不要了,還給他們有必要嗎?”王老師則抽空面授機(jī)宜,“有許多人不是不想要,而是不好意思要,如果是你,你可能也會覺得不好意思,因為是第一天,大家還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志宇依此踐行,連連稱是。對于這些北大清華的學(xué)生來說,這也是他們的課堂,他們學(xué)會如何去把愛送出去,讓受者心安理得地接受,不帶有虧欠感地繼續(xù)去和他人分享一份愛。 “喝一杯愛心粥就是傳遞著一份愛!”這是志愿者們對路人常說的一句話,讓大家吃上早餐,健康生活自然是“仁愛”的立意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送出一份愛心,而最為重要的是讓這份愛在一個寫字樓,在一個社區(qū),在這個社會傳遞,流動。相信每一個喝粥的人,都會在美味入口之后,留得清香在心頭,那是愛的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