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車剛開始奉粥的時候,并不被人們注意。來去匆匆的上班族和上學的孩子們對義工們連看也不看一眼。有時粥送到面前,人們或者猶豫一下,或者擺擺手,推說一聲“不用”,然后走開?,F(xiàn)在情況大不相同了:粥車還沒有到
大家老早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從售票崗亭開始往后還拐了個彎。大家拿著自己的餐具:有鍋、有盆、有碗、有飯盒、有小保溫桶、有保溫杯……
這不,粥車在大家的翹首期待中來啦!一位老人興高采烈地沖上去,圍著粥車,好像呵護自己的寶貝。粥車走的并不快,可他就是小跑地跟著粥車,高興得好像一個小孩子得到了等待很久的糖果。而排在隊伍第一的永遠是那位胖胖的、頭發(fā)有點卷曲的中年人,他一邊壓著隊首,一邊喊著讓大家給粥車閃開路!
著急上班的人不斷地涌上來,一來就跟義工們大聲解釋自己要上班,需要快點兒,那份自然親切的感覺似乎這就是自家的粥;牽著狗遛彎的人也加入到喝粥的隊伍,鍋碗瓢盆不斷地被塞到義工們的面前,直到兩桶粥都沒了,隊還排得長長的……
喝粥的人多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也隨之多起來。義工們不得不動腦子思考,來應對這些不斷變化的情況。
負責盛粥的年輕志愿者笑著說:“我以前可是個有刺兒的人,和人說話兩句不順耳就出手了,現(xiàn)在脾氣好多啦!那次有個人先打了一小盒,又遞過來兩個碗。可那時我沒說什么,又盛了兩碗后笑著對他說,后面還有很多人沒喝上呢!他也不好意思了?!?/p>
“人們提出許多問題,有人問你們會堅持多久?有人問人們?nèi)边@碗粥嗎?他們?nèi)边@點錢嗎?做這件事有什么意義?”負責維持秩序的志愿者若有所思地說。
有一位年紀較大的志愿者說:“和年輕的志愿者在一起我很感動。我們以前上班是一張報紙一杯水,現(xiàn)在上班是要人骨頭的呀!想想他們上班那么忙還來奉粥,真是不容易。現(xiàn)在喝粥的人越來越多,怎么去面對? 一人一碗還是兩碗還是四碗?前面的人高興,后面的不高興,這可怎么處理?我們可沒有給全北京人熬呀!”
“棧長”陳老師緩緩地說:“做什么事都不容易,剛開始人少的時候,奉粥是有壓力的?,F(xiàn)在則是一個擴大心胸、考驗我們是否真有愛心的時候?!?/p>
“我們是不是很傲慢?是否有不高興的情緒傳染給別人?其實,每一位喝粥人都是我們來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凡事、凡人要從好的、光明的一面去想,行倫常之道。在家是女兒、兒子、父親、母親,出來則是喝粥者、志愿者。我們能不能在扮演每一個角色時都扮演到位,成就完善的人格?能不能把每個角色的心思都體會到,讓周圍的人快樂? ”
“這就需要我們時時刻刻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首先要擴大自己的心量,包容他人,先從身邊最近的人做起,從他人的角度出發(fā),多替別人著想,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p>
記得有一句話: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做人要有如天空一樣高遠的志向,如大地一般廣袤的胸懷,無條件地承載所有的冰雹和甘露。志愿者能夠做到包容一切,理解所有的人,奉粥時就會為喝粥的人著想。如果喝粥的人能夠感受到志愿者的包容、仁愛之心,再把這愛心一個人接一個人地傳遞下去,那整個社會就會一步步地走向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