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的垂柳穿上了鵝綠色的春裝,伴著小鳥的歡叫,在春風(fēng)中舞動;地上的小草被春風(fēng)吹醒,伸個懶腰,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向四周熱情地招手,傳送春天到來的捷報;公園里高大的楊樹,吐出一嘟嚕一嘟嚕蓬松的穗子,如飽經(jīng)滄桑的長者,默默地傳達(dá)著春天到來的喜悅和對春天深深的敬意……
迎著剛剛露出半個臉的紅彤彤的太陽,呼吸著春天特有的帶有草味花香的空氣,奉粥的隊伍出發(fā)了。
為了讓更多的人喝到愛心粥,“仁愛心棧”前兩天試探著把奉粥地點從42路總站挪到了蓮花橋西邊公園的空地上。那里寬敞而不喧鬧,但經(jīng)過兩天的試驗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對上班族十分不方便:穿過熙熙攘攘的車輛和人群,再穿
一到上班高峰就顯得十分狹窄的蓮花橋,往返至少也得十分八分鐘的,還不能在喝粥的同時觀察等待公交車,所以今天奉粥決定改回到原來的42路總站。
為了不使因奉粥地點改變而引起混亂,奉粥隊伍走到一半路程的時候,維持秩序的四個志愿者開始朝公園空地跑步先行,一邊跑一邊分配任務(wù):如果喝粥人排的是兩列,那么每兩個人負(fù)責(zé)一列,告訴大家不要亂,不要插隊,以原有的隊列往42路總站走;如果是一隊我們四個人就一字從隊列的前頭往后邊排開來維持秩序。
跑到公園空地上,只見喝粥的人排成整齊的一隊,看到志愿者身后沒有粥車,就問怎么今天沒有粥。志愿者一邊各就各位維持秩序,一邊解釋說今天還改到原來的地點。喝粥的隊伍頓時像開了鍋一樣,你一言我一語:我們都排好了,怎么能變呢?有人道:“事先沒有告訴,我們也不知道,明天到那邊吧!”許多人附和著喊:“今天就在這里吧,明天再改吧!”一位中年男子急切地對志愿者說到:“您看這么多老太太老爺子,汽車又那么多,一個個顫巍巍的,萬一過馬路被車碰了,能負(fù)得起責(zé)任嗎?”志愿者耐心解釋:“如果今天不改,明天還改不了,那經(jīng)常來的人還是不知道。那怎么辦呢?” 話音一落地,即刻眾聲四起:“這些就是經(jīng)常來的人,沒有別的人”。你一句我一句不停地說,腳下像釘了釘子一樣紋絲沒動。
原來只是想著如何把喝粥隊伍有條不紊地帶到原來的地點,沒有想到會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想一想大家說得也不無道理,一是事先沒有通知,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二是把這支七老八十的隊伍帶到42路總站,得躲讓一輛接一輛的大車、小車、人力車,安全真是個問題。怎么辦?一個志愿者跑向奉粥的隊伍去請示。棧長決定按照既定方案辦,于是奉粥的隊伍還是繼續(xù)向42路總站方向走。這時從喝粥的人群里跑出來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攔住棧長,急切地解釋了一番。棧長當(dāng)機立斷,奉粥的隊伍馬上調(diào)頭,轉(zhuǎn)向排隊的人群。
志愿者轉(zhuǎn)身跑回排隊的人群,大聲喊:“請大家聽好了,今天我們還在這里,從明天開始還到以前的老地方42路總站那邊排隊,好嗎?”“好!”齊聲應(yīng)答,人群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這有點出乎志愿者的意料,本來打算勸導(dǎo)、解釋一下的,現(xiàn)在沒必要再說什么了。
本來排了一隊,可等粥車推過來,忽然又冒出一個一二十人的小隊,問題的根由是粥車的方向沒有放好。那邊排隊的人等著要粥,這邊發(fā)粥的志愿者和那一小隊人混在了一起。只好勸排隊的人往粥車前面挪,這樣后面的人就甩過去了,那一小隊則排在粥車的后面,大家很聽話地隨著志愿者的宣導(dǎo)排列。幾分鐘后發(fā)現(xiàn)這樣排隊還是不理想,影響分碗和加糖人的工作,又勸排在小隊的人和排大長隊的并排站兩列。真擔(dān)心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調(diào)整會使他們不高興,沒想到大家始終服從指揮,讓往什么地方站就站什么地方,沒有一點抱怨或者不滿的情緒。
喝粥的人——滿臉皺紋的老人,穿戴講究的年輕人,頭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的民工,幾乎所有的人盛到粥后都感激地說聲“謝謝”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排隊喝粥的表情與到商店排隊買限售便宜商品一樣,漠然而急切;現(xiàn)在
人們恬然安靜,仿佛在用心體驗享受這個陽光燦爛的春天的清晨……
一位約七十歲的老太太拿了一個小鍋和一個小盆,盛好粥要放塑料袋子里,一個鍋一個盆一下子放不進去,后邊一位差不多年紀(jì)的老人趕忙過來要幫她撐開袋子,老太太說鄰居出門不方便所以給鄰居帶一份。人畢竟年紀(jì)大了,動作緩慢,半天沒有放好,后面一位三十來歲樣子的婦女上來,幫忙把鍋和盆放好到袋子里,老人感激地慢慢走開去。
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手里拿著一口大鍋,和前面一位老大爺聊著什么病的情況,她是附近一所醫(yī)院里的陪護,要給好幾個人盛粥喝。
一位父親帶一位七八歲的小男孩,笑容可掬地過來和志愿者說:“要急著上學(xué),可以……”沒等他說完,志愿者就端來一碗遞給那小男孩。父親向志愿者微微彎腰連聲說“謝謝!謝謝!”小男孩端著碗,也小聲怯怯地跟著說謝謝。
一位老太太帶個五六歲的小孫子過來,志愿者把一碗粥遞到小朋友的手中,他沒有喝,把粥遞給奶奶喝,奶奶把粥又遞給孫子,就這樣兩個人謙讓了好幾次,小孫子急得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zhuǎn)。多懂事的孩子啊,這么小就知道心疼奶奶。
一位身穿公交公司制服的中年人把一卷白色的東西放到了粥車旁,說了聲“您們昨天忘記了!”然后走開去。志愿者說聲“謝謝”,定睛一看,才看清楚是仁愛基金會的宣傳卷軸。他們像收拾自家東西一樣收起來保存著……
一位六七十歲瘦瘦的老人,眼睛小而有神,精神矍鑠,喝完了粥,走近志愿者聊天:“沒有什么事情會讓百分之百的人都滿意的,只要有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贊成就行了。不要想著一下子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別著急,慢慢來!”他一邊說,一邊來回扭動著腰,志愿者沖他笑笑表示感謝:“是我們考慮的不周到?!崩先藫?dān)心的臉龐舒展開了,露出贊賞地微笑。
太陽已經(jīng)全部出來了,陽光撒在每一個人身上,一只不知名的鳥兒飛過來,輕巧地落在粥車旁邊的樹枝上,啄幾下剛剛吐綠的樹芽,翹一翹長長的尾巴,鳴叫兩聲,好像說“什么?什么?”然后歪著白色的小腦袋朝下面好奇地看著。親愛的小鳥啊,這是仁愛大家庭,您也想要加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