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一壇壇陳年的老酒,他們是一朵朵盛開的奇葩。他們是鳳凰嶺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是龍泉寺里一抹抹俏夕陽!”
聽到寺院上空傳來這陣陣詩的朗誦,人們不禁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沒錯!這兒就是北京有名的龍泉寺。今天是“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老年關(guān)懷項目組”成立五周年的慶祝會。剛才我們聽到的是由禪興法師父親創(chuàng)作,并由法師母親崔巧玲帶領(lǐng)其他三位法師的母親們朗朗誦讀的詩歌“龍泉寺里的俏夕陽”。聽著詩歌,看著墻上掛著的老年組老菩薩們采自山野柏樹木芯、荊條花葉包的香袋;一幅幅匠心獨具的梅、蘭、竹、菊剪紙;看!那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藕!看!這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翠竹;還有五彩的金剛結(jié);銀杏葉的書簽……
一件件琳瑯滿目的作品,一幅幅情深意重的畫面,使你不禁懷疑:這是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老人之作嗎?
我們的大姐——丁桂莉組長向大家匯報五年來的工作:由鄭榮珍老師發(fā)心、在師父的關(guān)懷、法師和秘書處的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6月成立的老年關(guān)懷項目組,可以用“艱辛”兩個字來描述他們成長的不容易,更可以用“奉獻”二字來概括這些老菩薩的古道熱腸;請看下列數(shù)字:
福田隊包餃子每月一次,幾年來組織了500多場,參與的老菩薩有3500人次之多,供僧款近10萬元;誦經(jīng)班每周一誦《大般若經(jīng)》,堅持11年,組織560多場,有1200多人次參加。銀杏樹下供養(yǎng)大眾的龍泉寺大碗茶已結(jié)緣了多少人已無法統(tǒng)計,炎炎酷暑,爬上山坡,來到龍泉寺門口,喝的可不是一碗普通的茶水,那是閆秉浩老菩薩的“養(yǎng)心水”……
丁桂莉組長用一串串詳盡的數(shù)字,用一件件生動的事例,聲情并茂地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奉獻,什么是無私,什么是大愛,李蘭英、王秀遂堅持數(shù)年看望照顧臥床多年的病人;郝妙英把念佛團視為自己的命根子……鄭老菩薩總指揮都“召集”上火啦……整個慶祝會用時不長,但內(nèi)容相當?shù)呢S富:
人們稱“沒有床位的”義工代表朱家成,講了他由迷茫、無助、煩惱——到如今放下一切的心路歷程;
義務(wù)采購員、誦經(jīng)班班長高娥激動得幾度哽咽,說不出話來;
法師父親李金嶺的《南無觀音菩薩》笙獨奏,給了我們心靈上的享受;
大師謝一源老師的三個段子讓人捧腹,令人醒悟;
古琴演奏配合現(xiàn)場書法《陽關(guān)三疊》;
動漫組小伙子懸空書錄《華嚴經(jīng)》句:“遠離于身相,安樂諸世間”。
副秘書長鐘瑩老師的講話也發(fā)出了一個信息:“老年組”已經(jīng)蛻變成“常青組”!歡迎更多年輕人的加入!這次活動的成功就證實了眾緣和合的團隊力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浸透著其他部組同行善友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雖然在這里不能一一表明,但是我們會記在心里,感恩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