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心棧還沒有很長時間,看到今天人有點少,不免心情有點波動,當(dāng)外奉的時候,最開始走出來的就3個人(其他的要打粥,要給排隊的人奉粥,要端托盤)。我伸出3個手指,對旁邊的一位老伯伯志愿者示意今天人少。老伯伯很爽朗地說:“人多人少都一樣,都是在練就我們包容心和接鈉心”,我想了一下,認為老伯伯說得很有道理,果然是這樣啊,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假如我們要每天都區(qū)分得那么細致,豈不是很累嗎?如果要不累的話,只能是擴大我們的心量,讓我們持有一顆平常心對待事物的變化。
之后,我就開始愉快地奉粥,相對于其他的志愿者,我確實是小朋友,老志愿者們心態(tài)要好很多,他們做得比我坦然,我要感恩你們,你們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最終,我發(fā)現(xiàn)我們今天奉粥數(shù)量也不會比平常要少,這也是我們心棧一貫的理念——“一年365,天天愛心粥”,不管風(fēng)吹日曬,堅持每天來奉粥;志愿者不管來的數(shù)量是多是少,都堅持奉完所有的粥。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什么是單純的奉獻,我才明白心棧的意義所在。心棧本身是一個平臺,是鍛煉我們身心的平臺,心棧傳遞出的是深廣的愛,要奉送的是無私的心,而“粥”只是一個媒介。通過奉粥,培養(yǎng)我們自己的仁愛之心,即使路人沒有接受我們的奉粥,我們也要將粥所表達的意義與祝福,傳遞給路人們。那么,我們在奉粥的過程中,就可以不再執(zhí)著于粥是不是奉了出去,而可以變?yōu)槲沂欠癖磉_了我的愛心,傳遞出關(guān)懷作為一個輔助的判別標(biāo)準。也許,這樣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份慈善。
一位志愿者阿姨在打完粥,報出數(shù)杯之后,說:“還有10分種就要8點了,再晚就來不及上班,我得走了”。聽到她這話,我很感動,奉粥從7點開始,阿姨參與奉粥可能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來不及做最后的分享,不能照合影,奉完粥后,還要去趕時間去工作,可能稍微出點狀況就要遲到。從經(jīng)濟學(xué)中的理性人角度來講,這樣是得不償失的,但是阿姨卻依然這樣做,真的是很令人敬佩!這位阿姨雖然時間這么緊,但是卻沒有減少承擔(dān),她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承擔(dān)事情,她的心應(yīng)該是非常廣大的。
其實,在志愿者隊伍中,類似這樣利用寶貴的業(yè)余時間參與奉粥的上班族還有許多。他們都積極地承擔(dān)各項任務(wù),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心棧付出,為心棧做出自己的貢獻。因為這無私的愛,才能使心棧越來越好。慈善就是這樣,盡心盡力做,你就是最好的。感恩每一個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