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一場甘露雨,打通了奉粥義工和打粥老人們的心,請靜心聆聽這雨中的心曲——
和往常奉粥不一樣的是,今天一直下著很大的雨,可義工同學(xué)們并沒有因困難而退卻,反而更踴躍,他們在雨中忙碌不停,令人贊嘆!就連不喝粥的過路人,也會回頭向我們微笑點頭致敬,表示對大家的感激、認(rèn)可!
有位老人手捧著剛打的粥走到我身邊,看樣子她有些累,鞋子濕透了,臉上還淌著雨水。啊,這位老人我認(rèn)得,大部分同學(xué)也都會有印象,因為她經(jīng)常面無表情,不喜歡排隊,有時還要多打些,所以“貪心”這個詞,成為大家爭議的焦點,她也成為所謂“貪心人”中的一員,呵呵……
看到大媽主動地向我靠近,我也熱情地向她問候,攀談起來。老人家情真意切地對我說:“下這么大雨,你們還能來,太辛苦了!不知怎樣報答你們,你們太好了!我83歲了,眼睛患有神經(jīng)性疼痛,經(jīng)常疼痛難忍。生了六個兒女都不能在身邊照顧我。平常煮個花生都會因忘記而燒糊,滿屋子是煙,更別說煮粥了,多謝你們幫了我的大忙!我的六個兒女也很感激你們,能讓他們安心地工作,星期六、日回來也喝到過愛心粥!孩子們還讓我買了兩袋白糖,給你們送來,以后我還會給你們送的!”
雨還在下個不停,靜靜地聆聽老人的傾訴,心中感慨萬千,這樣的老人不正是需要我們的關(guān)愛嗎?她那么孤單、那么渴望得到一點愛心粥,也許是為了讓兒女們也感受到這份愛,才多打一點粥的??!
她是一位病人,一位空巢老人,還是位善良的母親……想想真的該慚愧、反省了。類似這樣的老人,太多太多,他們各自有各自的苦衷,我們怎么忍心推開他們顫抖的手,怎么忍心讓他們失望地離開?就像陳老師講的:我們應(yīng)該把心量放大些、再大一些,去包容這些所謂的“貪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