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問我,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如何保證和來訪者溝通順暢?如何讓對方認同并跟隨自己的疏導?借由此次機會,在這里跟大家粗淺的談一點我的個人看法。

簡單來概括,溝通的效果來源于文字、聲調(diào)和肢體語言。其中文字來源于人的意識層面,而聲調(diào)和肢體語言來源于潛意識層面。有數(shù)據(jù)顯示:文字、聲調(diào)和肢體語言分別占整個溝通效果的7%、38%和55%,由此就很好理解“明明我就是對的,他總是不聽我勸”這種事情為什么常常發(fā)生在生活中了,溝通效果基本不取決于你是否是那個“手握真理的少數(shù)人”。


如何才能有效溝通呢?“先跟后帶”!通俗點說就是先跟隨、接納、肯定,同頻后再向?qū)Ψ綆胱约旱南敕ê徒ㄗh?!跋雀髱А敝小案笔亲铍y、最下功夫的,需要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用同理心看問題,從而也讓對方卸下抗拒,打開心扉真誠的交流。

在這里我把“先跟后帶”細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一、肯定對方的情緒;二、重復(fù)對方表達過程中的重要字句;三、肯定對方的動機;四、肯定對方可接受的部分;五、肯定有新的可能性。

舉一個助學過程中實際出現(xiàn)過的案例,來詮釋“先跟后帶”的實際操作過程:小雪(化名):我不想讀書了,家里沒錢。我要跟隔壁的姐姐去大城市打工。

志愿者:家里的經(jīng)濟情況不好一定讓你很有壓力是不是(肯定對方的情緒)?聽到你說因為家里沒錢,要放棄學業(yè)跟隔壁的姐姐出去打工(重復(fù)對方表達過程中的重要句子),是不是想給奶奶減輕負擔,早點出去掙錢讓她老人家可以過得好一點(肯定對方動機)?我感覺到你是一個非常懂事、善良、心疼家長的孝順孩子,而且知道跟著熟悉的姐姐一起去,說明你是個知道保護自己的聰明姑娘(肯定對方可接受部分),如果你愿意,阿姨幫助你一起分析看看小雪怎樣可以讓奶奶真正過上舒心的日子好不好(由此引出下面“帶”的部分)?放棄學業(yè)從短期來看似乎是減輕奶奶負擔,但長遠考慮,以你的學歷只能一直處于低收入人群中,那么如何讓奶奶過上好日子呢?如果阿姨有更好的辦法,你愿意聽嗎?(肯定有新的可能性)

接下來就可以帶入讓孩子繼續(xù)讀書創(chuàng)造更好人生價值的觀念。當然溝通中同時也注意跟隨孩子的語速、語調(diào)以及肢體語言,切忌過于亢奮、擺出有侵略性的姿勢(身體過于傾向孩子)、雙手抱在胸前這些有礙于順暢交流的舉動。

說了這么多,想要見到成效、游刃有余的運用這些方法,還是需要不斷練習的,良好的溝通不僅有助于更好的開展公益活動,更是讓我們學會用語言滋養(yǎng)身邊的人,當周遭都因此而感受到快樂,想想看,我們的生命還會覺得匱乏嗎?期待看到孩子們在“仁愛”的幫助下展開人生美好的篇章,更期待的是看到每一個“仁愛”的家人們在這里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開出生命芬芳的花朵,結(jié)出累累碩果。感恩有你一路相伴,讓我們一起攜手走入下一個十年、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