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下午,仁愛慈善基金會的六十余名新老志愿者,匯聚北京首享科技大廈二層竟陵水茶苑,參加志愿者部組織的第一次仁愛慈善通識培訓。

仁愛以志愿者為中心,以志愿者的成長為目標。為了更好地為志愿者提供系統(tǒng)、次第的培訓和身心關(guān)懷,仁愛志愿者部應(yīng)運而生。此次通識培訓是志愿者部主辦的系列培訓活動之一,目的讓志愿者對仁愛基金會建立整體認知,從基金會的定位、理念到發(fā)展歷程及各項目的具體情況,加深對基金會的理解,從而在善行實踐中更大的受益。通識培訓也促進了基金會各個項目彼此的了解和學習,促進仁愛大家庭的共同發(fā)展。

自2006年仁愛慈善基金會成立至今,仁愛慈善的專職義工從最初的5名發(fā)展至目前的30名,2014年參與活動的志愿者超過6萬人次。仁愛慈善已滿8歲,在資助孤困學童,清晨奉獻愛心粥,空巢與百歲老人身心呵護,自然災難救助,傾聽陪伴的熱線服務(wù),推動鄉(xiāng)村及貧困地區(qū)讀書文化建設(shè)的啟明書院,衣衣入戶項目的實際運行中,令無數(shù)志愿者身心得到極大成長,不求任何回報地全身心付出,平等尊重,自助助人,真實體驗到物質(zhì)生活以外的精神愉悅,繼而重新思考生命價值,完成對自我心靈的提升和洗滌。

通識培訓會上,各項目組代表分別對項目的運行狀況,所經(jīng)歷的感人故事以及發(fā)展愿景,向志愿者們作了詳細介紹和匯報,希望志愿者選擇自己喜愛并適合的項目,身體力行參加到慈善活動中來,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幫助自己,在成就別人當中成就自己。培訓現(xiàn)場,在愛的旋律中,大家還學習了“仁愛之歌”和“愛的鼓勵”等手語操。

參與培訓的志愿者感觸良多。一位新志愿者分享:“有幸參加基金會的培訓,這讓我更進一步的對基金會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讓我懂得公益不完全建立在物質(zhì)基礎(chǔ)上的,心靈成長也同樣重要。我們付出自己的愛心,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讓自己成長,有緣加入到這個愛的大家庭,發(fā)愿能夠在基金會里有更多承擔,也希望在各位師兄的帶領(lǐng)下讓自己做的更好!”

另外一位志愿者分享說:“仁愛基金會在公益項目的開發(fā)、運作方面很務(wù)實,不貪大,一點一滴影響社會,做公益慈善也要去除貪心。當我們一味的想把事情做大甚至做好的時候,就需要有所覺察,做這件事情究竟是出于社會所需,還是個人所需?當我們執(zhí)著于事項的時候,是否還能客觀公正的看待社會及他人?”

還有一位新志愿者表達了自己的心愿:“仁愛的這些項目,實際上就是為志愿者的自身成長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讓慈善在我們的生活中觸手可及,這種接地氣的慈善會像種子一樣生根發(fā)芽,感染更多的大眾加入到這個團隊,讓慈善發(fā)揚光大,讓愛心撒滿人間?!?/p>

還有一位志愿者分享道:“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對基金會有了更系統(tǒng)、全面、清晰、深入的了解。仁愛最大的特色是以志愿者為核心,以志愿者的成長為目標,以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為理念,所以志愿者能很快的融入團隊,極大的激發(fā)出志愿者的潛力。仁愛的項目,大到救援賑災,小到社區(qū)關(guān)懷,將慈善與社會需求緊密的連在一起,這也是基金會長遠發(fā)展的重要條件?!?/p>

志愿者說:“人人享有慈善,仁愛觸手可及”,顛覆了我個人對慈善的定義。之前一直以為慈善是建立在一定物質(zhì)基礎(chǔ)之上的,現(xiàn)在才明白,慈善可以是一個微笑,一耳傾聽,一句鼓勵……作為志愿者,我們能做的有很多;作為志愿者,還有更多的等著我們?nèi)プ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