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浴佛節(jié)。仁愛心棧經(jīng)過當?shù)刂驹刚邤?shù)天來的努力,終于在賽馬場災(zāi)民集中安置點扎下了帳篷、搭起了爐灶。考慮到藏民的飲食習(xí)慣,仁愛心棧把北京的愛心粥改成了素菜炒飯。

下午五點半,世界最大的瑪尼堆—嘉那瑪尼堆旁,雖然一天都在下雨,依然有一百多位老人,繞行在她的周圍。據(jù)亞青寺的尊秋法師介紹,這里的老人從六十歲至九十歲年齡不等,有些是本地的,有些是從比較遠的地方來的,大部分是沒有家人的。他們震后一直在這里繞行、磕頭,中午經(jīng)常是討上一碗稀飯,就繼續(xù)按照他們的方法修行,希望可以在這里往生佛土。

第一天仁愛心棧的試運營選在了這里,貼著仁愛基金會標識的皮卡一停在瑪尼堆旁的空地,繞瑪尼堆的老人很快圍攏過來。兩名藏族的志愿者引導(dǎo)他們領(lǐng)取炒飯和飲料。仁愛心棧的創(chuàng)建者張威,被志愿者們親切地稱為“粥長”,及時從北京趕到了玉樹,在瑪尼堆旁再次履行了粥長的職責(zé)。炒飯送給了八十多位老人,看著他們坐在轉(zhuǎn)經(jīng)桶下面安詳?shù)爻燥?,志愿者過去和老人聊天,老人們很開心,告訴志愿者飯很好吃。他們說有時候也能吃到藏族最普通的糌粑,但還是要靠方便面來補充飲食。

仁愛心棧在玉樹的送餐活動將分幾部分進行,一部分是在醫(yī)院的喪親的病人,他們是仁愛心理撫慰志愿者一直在關(guān)懷的人群;一部分是走訪過程中調(diào)查到的孤寡老人,他們行動不便,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生活能力相對比較弱;還有一部分就是繞瑪尼堆的這些老人。希望一餐的簡單幫助,可以讓大家在震后安下心來,從容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