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愛助學項目中,志愿者們對本地區(qū)的負責人取名為“縣長”。但此“縣長”非彼縣長,這個身份背后是沉甸甸的責任和付出。
王峰是一名老志愿者了,從蒲公英到仁愛,他一直都在默默地做著。志愿者需要做些什么,助學需要做些什么,對他而言完全是駕輕就熟的。然而,直到有那么一天,他有了“縣長”這個新身份,他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同時也收獲了很多不一樣的體驗。
4月18日是淶水走訪的正日子,是王峰“新官上任”的第一遭。但其實在整個前行的準備中他就開始體會到了當“縣長”的滋味。用他的話來說,我們早已經(jīng)開篇了。
首先遭遇的就是“縣長”們的千古難題——志愿者分組。他說,沒有做組織工作之前,并沒有把分組當作難事。畢竟志愿者們都很有集體意識,也明白分組出行的目的是為了孩子,而非朋友郊游。因而與曾經(jīng)一起走訪過的分到一起那是重聚,與新志愿者分到一組那就是新的緣分。但是世間事是無常的,志愿者們也有不可抗的因素在報名后無法參與,或者是臨時需要,又有新的志愿者需要加入。這些都讓王峰的組織工作受到很大的影響。他說這次淶水助學的分組名單來來回回調整過多次,到第四版發(fā)布的時候,以為是終結版了,哪知仍舊不是。這其實給自己和志愿者都帶來了不少麻煩,畢竟分組名單發(fā)出去之后,志愿者們都會很積極地建立自己的小組微信群,進行前行的溝通交流。王峰坦言,一再地修改分組名單讓志愿者們產(chǎn)生了混亂的感覺,這其實是自己應該下次改進的,以后再做,會更加干凈利落!
的確,志愿者是在行動中開始的,作為一名需要承擔更多的志愿者工作的負責人來說,邊做邊學也是一個過程。除了分組這種具體的事務外,王峰對于“縣長”感受更強烈的地方還在于角色的重新定位。他說,以前做志愿者的時候,盡管也做過張厚宏的助手,但都是一個個具體的事情擺在面前,著手做就好了??墒亲隽恕翱h長”,當團隊開完會把工作分下去后,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沒啥可做的了。盡管手上沒活了,但是他心里卻裝得滿滿的,晚上都睡不著覺,總是擔心出問題。問他這是為啥呢?他說心里著急啊,團隊合作就需要信任自己的伙伴,自己不能插手,那在不插手和把事情做好之間還需要調試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面對需要“縣長”解決的新問題,王峰卻說自己并沒有特別焦慮。他說,不論是老志愿者還是新志愿者都在支持自己——老“縣長”們與自己交流經(jīng)驗,時刻準備著補位幫忙;新志愿者們與自己摸索前進,前期的各種工作都積極響應。“團隊力量很強大,我不擔心”這是王峰在訪談過程中不斷說道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