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為什么能做到這種事》
在我所生活的地方,很多的父母都去廣東打工,讓孩子自己留在家里。畢竟他們的孩子是給爺爺奶奶生的。
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不敢談心理話,只敢命令和罵,特別是女人。有的父母只懂得用"兇"這個教育手段來破壞孩子的心。為了達到"聽話"這個效果,很多農(nóng)村父母就會罵自己的小孩是一個沒有用的東西。而在放棄自己的時候,孩子就會聽話。表達自己弱的地方是他們受不了的。因為總是把情感縮回,他們的鼻子也不像西方人的鼻子那么凸出來。
由于這里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苦的勞動,我能理解這樣的現(xiàn)象,但是小孩是很需要跟他們說心理話的人。雖然他們因為被父母罵而難受,但當父母要求他們從4歲起就自己生活在學校里,他們?yōu)榱穗x開父母的事也很痛苦。他們又需要自己的父母,又很難進入這個兇的包括自己父母在里面的社會。在這種矛盾中,因為比不過社會因素,也只能跟著走。
在心理深處,小孩不希望像大人那么兇,不希望那樣排斥情感的表現(xiàn)和為了維持面子去做假事情。他們的情感跟外來因素在戰(zhàn)斗??墒撬麄兪浅錾谶@里,而他們的父母也屬于這個社會。他們雖然不想加入到這個社會中去,可是為了生存,為了不失去自己的父母,他們必須適應這種方式。因為沒有脫離這個環(huán)境的力量,因為還是要生存在這個環(huán)境中,最后他們都是要輸給環(huán)境。最后還是要失去自己弱的的感覺和自己的做法,用傳統(tǒng)野的行為把自己的永遠隱藏起來。
在青春期產(chǎn)生理想的年齡時,很多小孩又不想放棄自己,所以他們?nèi)菀紫氲綌嚅_、想到離開自己的家,但又沒有能力離開。真的能去什么地方,比如去打工時,他們?yōu)榱瞬蛔尭改笓?、為了不要放棄自己、為了尋找自由就不會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情況。
這里我想給大家看跟我一起生活的一個16歲學生的信:"我叫韋道跑,讀初一年級。這本應是一個充滿夢幻的年華,可我卻只有迷茫和苦惱……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沒有小學時那么容易相處了。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了。爸爸、媽媽和老師都關(guān)注我、他們對我寄大的期望,我真不想背著這么重的精神負擔。于是我開始對我原來愿意關(guān)心的事都感到……無所謂。學習時缺之動力,效率很底,不愿意與人交往。有時我覺得這樣不行,努力找一些事做,讓自己忙碌起……可不長,每幾天又感到?jīng)]意思,堅持不下去。我現(xiàn)在非常痛恨自己,覺得自己是個無可救藥的人。我該怎么辦?"
下一天他寫自己怎樣幫別人建房子,做大家最不愿意做的事,弄得又臟又腳痛。不過,這天的事是大家一起做的。最后,他感受到大家完成了一件很難完成的事,而且這種對于"完成"的經(jīng)歷給他帶來了一種很快樂的感覺。但他不敢給父母看他的信。
另外一個同學的腳受傷后,有人不讓他做事,使他覺得自己成了一個沒有價值的人。由于受傷而帶來的精神壓力,使他的背變得又硬又歪,成了比腳更嚴重的傷。直到后來,我要求他參與生活的時候,對生活的感受才部分恢復了他背部的傷。
比罵人更帶來負擔的是大人的好意,是大人不斷對孩子的關(guān)注和擔心。為了恢復學習動力,學生需要一個沒人關(guān)注的生活空間,一個只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也需要屬于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在父母擔心安全而限制孩子的活動時,青少年都會想:我不是他們的"寶貴東西",只是我自己的。我需要屬于我自己的經(jīng)歷??墒撬麄冞€是束縛了我。沒有自由、不能去感受的生活還有什么價值呢?
如果避免了所有的災難,我們同時也就避免了所有的心理能學習的機會。小孩為了心理的發(fā)展必須去追求有時包括危險的體驗和感受。比如我去學校的路需要蹚水過河十幾次,有時水流還很急。這樣得到的對物質(zhì)的感受是最好的,知識教育也代替不了它。其實,打架等所有用身體接觸的做法,都是一種追求感受的表現(xiàn)。如果在外界不讓追求,學生就會用吸毒等手段。通過體驗,孩子想感受到他們愿望的精神(真理)的力量。如果不是通過外界包含的真理,那就是通過毒品帶來的幻想。
這是我在農(nóng)村見到的,而我城市的朋友給我說的要悲哀得多:他們的父母希望他們有物質(zhì)條件好的工作,而為了這個目的,他們給孩子安排了一切,整個生命都被父母安排完了。孩子需要做的只是聽話??墒沁@種別人會"羨慕"的"好工作"和生活真的有那么好嗎?能得到自己非常渴望的那種感受嗎?這種生活是為人好還是為錢好?
它往往只是從物質(zhì)的觀點能羨慕的。但我朋友們追求的根本不是物質(zhì)。在這種只有物質(zhì)、可是失去了理想意義的生活中,他們會覺得失去了自己。如果還是要按照父母的計劃把這種沒有理想意義的生活過下去,他們只能放棄理想和自己,并變得麻木或者直接哭泣起來。我想,只有自己已經(jīng)放棄理想、已經(jīng)沒有了情感的父母才會把孩子的生活看得那么物質(zhì)化,為了物質(zhì)上的好處就逼著自己去做一些讓心里難受的事。
農(nóng)村的小孩在表達感情時馬上就被罵。城市的學生對我說,他們都已經(jīng)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好象自己是一個不斷運轉(zhuǎn)的機器一樣。有的說,自己好像一個電腦那么麻木運轉(zhuǎn)。也許,一種要承受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的情感、感受和生活意義要多得多。
學生經(jīng)常需要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是:“我能不能承受父母對我的期望?”其實我認為家長應該問自己:“我能不能承受孩子的興趣、才能、命運和他不同于我夢想的那種生活任務?”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夢想,學習的動力從哪里來?我身邊的人經(jīng)常會問我:“那,你不希望你的研究工作在你死之后通過子女會傳下去嗎?”我覺得,他們這個想法很不實際:做我這種研究需要有特殊的興趣,才可能做。跟我同樣興趣的人又不多。自己的孩子正好跟我有同樣興趣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逼著他接受我的興趣,他不僅無法做得好,我也耽誤了他自己的、不同于我的生活任務。在讓小孩接受我們給他的角色時,他自己的興趣、理想、動力等等都會被壓制。如果我們要求他接受,他又很難有主動力。
社會和家長為什么要讓小孩適應他們對于小孩的想象呢?是不是因為他們認為孩子這樣才能適應社會、適應競爭、得到物質(zhì)上的好處?每次在我或者我的朋友說"這并不重要"時,他們就會很著急地嘗試說服我們,以便讓我們這種"不正常的人"追求與他們一樣無聊的事情。為什么他們又受不了我們發(fā)揮與他們不同的追求呢?既然我們已經(jīng)被淘汰了,為什么還要跟著跑呢?被淘汰了之后,我們不是可以自由,可以去追求其它目標了嗎?
家長們那么怕小孩的未來嗎?怕一個他們不可能知道的未來?這不是在阻礙未來嗎!
如果我們不要消滅孩子為了學習、也為了以后在生活上主動接受重要任務所需要的興趣,我們作為家長就要承受這樣的事實:每個小孩都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才能、興趣、命運和生活任務的人,我們能做的,只是給他為了完成這些所需要的經(jīng)歷。如果父母認為,自己的小孩只是他們基因的一個產(chǎn)品,我也沒辦法。不過這樣的看法不僅沒有幫助,還會讓小孩放棄自己。
其實,蛋白質(zhì)中的基因不會根據(jù)物質(zhì)的規(guī)律形成;蛋白質(zhì)專門把礦物的結(jié)構(gòu)消失,而讓非物質(zhì)的力量來調(diào)整基因的結(jié)構(gòu)。所以刻礱出來的人也不會是父母的作品。
那么,為什么我和我哥哥會做一些別人不能做的事?原因不是我們的才能不同,肯定不是。很多我的朋友具有的力量比我具有的大得多,只是父母給他們帶來的阻礙也比我的大得多。我們能做的原因更是,我們的父母允許我們這樣做。以前,父母對于我們也有一些期望和想象,就像大部分家長一樣。他們當時也希望我將能有自己的收入、自己的醫(y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甚至有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的家。他們希望我能辦好我自己的生活情況,不用受太多苦,就是說我要有穩(wěn)定的保障、對未來不要有任何的懷疑。
他們以為是在為我著想,可是幸好有一天他們發(fā)現(xiàn):為了滿足父母的愿望、為了實現(xiàn)社會保險等目標,我會失去我的理想。他們這樣的愿望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他們自己。他們這樣的期望否認和影響了我的生活道路。在發(fā)現(xiàn)我活在世界上不是為了把個人的生活安排得更好時,他們就放棄了所有對于我和我哥哥的期望。他們放棄了期望,實際上是給了我自由,使我能做一些我認為在世界上需要有人做的事?,F(xiàn)在我爸爸給別人說:“人不能什么都要,人要做選擇。如果我的兒子想做一些別人不會做的工作,他就必須放棄成家的事,因為這分工作不能養(yǎng)活一個家?!?/span>
只因為他們放棄了,我才能接受為了人類的任務,而父母在看見我接受一些為了全人類的任務時,他們突然為我感到驕傲。這樣,我父母放棄了期望再也不像一種損失,而更像是一件沒想到的、讓人高興驕傲的事:“我們的兒子能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只因為我不是我父母占有的一樣東西、不用完成他們的事,我才有我所需要的自由,可以來廣西農(nóng)村做教育實驗。我這個人只是我自己的,我可以利用我自己的生命做事。如果我的父母像我朋友的父母一樣希望我要完成他們完成不了的事,我只能受到限制和壓力,不可能做到我認為需要有人來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