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正是暑假期間,仁愛助學項目組織了多次助學走訪活動,在那一列列愛心車隊、成百上千個仁愛助學志愿者中,有一個獨特的身影,點綴了這個充滿“愛”的慈善之行·····
那天張北助學回來,10多輛私家車組成的愛心車隊在謝永延老師的組織和帶領下有序行進,也許是此次走訪活動的“大愛”,讓我們飽受愛之溫、情之暖,那種溫馨的感覺縈繞在身邊久久不能離去,而他作為此次車隊的負責人,在身心溫暖的同時感到自己肩膀上的壓力之重:確保每一輛車全程安全,順利返京。
世間沒有哪一件事完全是遂人意的!
果不其然,在行至西康路八達嶺高速輔路的十字路口時,我們被前面的車擋住,停了下來。當謝永延老師下車前去觀察時,發(fā)現(xiàn)路口幾乎堵死了,紋絲不動,喇叭聲、吵架聲、哭喊聲、不絕于耳!更有幾處司機朋友吵得不可開交,眼看著就要打起來了。
謝永延老師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往北和往東去的道路還能騰出一條車道,只要大家互相讓一下就可以順利通暢了,并不是大家吵架那樣,說一個路也沒有。其實方法比問題多,為什么大家都不肯互相讓一步,互相指責呢?
于是,身為車隊負責人的謝永延老師和幾個熱心的司機配合著指揮車輛有序騰挪車道,有幾個司機不夠配合,他就主動上前去與他們溝通。說也奇怪,剛才吵得面紅耳赤的幾個司機,在和謝老師溝通后,就沒有了抵觸情緒,配合著挪車。好幾處司機都是如此。
謝永延老師身邊的一位志愿者跟他說,他們是看了你背后的那四個字后就很配合了,沒想到“仁愛救援”這幾個字挺管用的嘛!當時謝永延老師笑了笑,也沒有很在意。
40多分鐘后,交通堵塞基本得到解決,我們也繼續(xù)了返京之旅,安全回家。過后不久,我們一個志愿者在群里寫了一段話,描述謝永延老師當時的情形,說,“一個不住音聲布施,以行動和磐石般意志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帶領一群未經(jīng)訓練的隊友于堵車海洋中殺出重圍;在沒有秩序的車流中站在亂車前面,堅定地揮動手臂,如怒濤中的定海神針!于是瀾海波平,四面叉死,幾近宕機的車流再次井然地滾動起來!一句:一個也不能丟下。如滾湯潑雪,讓車隊中躁動不安情緒煙消云散!寡言的錚錚鐵漢!”
謝永延老師說,其實我也不是特別善于言辭的人,也是硬著頭皮去的,但是身上這套衣服、衣服背后那四個字,讓我充滿信心和力量,作為一名仁愛救援隊隊員,我有責任也必須有能力疏通交通堵塞,讓所有的車輛,也包括我們助學的車隊順利通過,要不都愧對“仁愛救援”這四個字了!
仁愛救援隊隊員就是如此,不僅在國家發(fā)生災難時勇于奔赴前線幫助災區(qū)人們,更是要在每次的活動中都能勇敢的站出來,為大家撐起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