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日小年日,我跟隨仁愛衣加衣項目大山子社區(qū)的志愿者們,來到大山子北里社區(qū)入戶走訪貧困家庭。
第一戶走訪家庭,男主人身患尿毒癥8年,一直由妻子靜心照顧,每周去醫(yī)院透析三次?!暗眠@個病很痛苦,沒有一滴尿,每次去透析就是把身體上的水都抽出去,血什么的有養(yǎng)分的又輸入回來;沒養(yǎng)分的毒素就不要了?!彼斡宴鞯钠拮油跣銤嵳f,每次透析后丈夫的體重都會掉幾斤。不過即便這樣,宋友琪的身體還算好的,正常體格并略胖,能把病人養(yǎng)成這樣的狀態(tài),王秀潔是自豪的。她說很多病人透析完根本走不動道。丈夫也很感恩她,“真的多虧了她,不然這個病沒辦法?!?br />夫妻倆一個月下來不住院就得花8000多元的醫(yī)藥費,好在能夠報銷,到現(xiàn)在宋友琪一家人一年靠著3000多元的低保費活著,平時社區(qū)和街道也會接濟。
王秀潔說,丈夫的病遺傳自奶奶。他奶奶有多囊腎,一些親戚也有,她娘家也有親戚有這個病,為此他們二人多年一直沒敢要孩子??嚯y似乎磨得人沒有邊,王秀潔說,生活嘛,酸甜苦辣都有,不可能都是痛快的,就想著把這些當成磨難吧。能照顧好丈夫也完全是因為“責任”,“夫妻就是責任嘛。我如果有點啥病,他也不可能不管我”,王秀潔開心地笑。在她笑里,看到苦難面前的隱忍和堅持的力量。
夫妻倆的心態(tài)很好,也許這是上天給他們苦難生活的彌補和恩賜吧。
第二戶走訪的是張大叔家。他胳膊和腿幾乎動不了,老伴也一直哮喘,“看,吃了這些藥都不管用,老喘,可難受了?!彼习橐贿呎f,一邊很焦慮地拿出一摞藥。仁愛志愿者開始寬她的心,不要老想著的自己的病,不然每次抱怨都是詛咒自己一次,志愿者嘗試著和老人一起尋找更好的調(diào)養(yǎng)辦法。
走訪出來后,覺得“病苦”活生生地擺在自己的面前,那種壓抑讓人覺得有點絕望,不過回到仁愛衣加衣項目美麗友鄰大山子社區(qū)的駐點,看到滿墻貼著的小學生畫,重新又燃起了希望。
這是不久前幾所小學學生們給貧困地區(qū)捐衣服時手繪的圖和手寫的寄語。彼時仁愛衣加衣志愿者來到長安新城小學等學校,統(tǒng)一收集孩子們捐贈給貧困地區(qū)小朋友的衣物。每位小朋友捐贈衣物時,志愿者會給他們發(fā)一張白紙,由他們自己畫畫或?qū)懽郑瑢⒆约旱男穆晜鬟f給受捐贈的小朋友。
在這些寄語卡上孩子們稚嫩的筆觸,真摯的語言,讓人動容。
她們會說“遠方的朋友,我覺得我們應(yīng)該給你們一些衣服,因為我覺得我們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她們會問“你們收到我送的衣服了么?你們那邊冷么?你們不要怕冷。這里也有很多同學給你們送了厚厚的衣服,希望你們能平安地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季”。
她們還會像個小領(lǐng)導(dǎo)鄭重地寫“小朋友們,請你們努力完成我對你們的祝福:“希望你們能做好獨立和自律;希望你們能好好學習,快樂成長;盼你們能(養(yǎng)成)孝父母、善學習、講禮貌等優(yōu)秀品質(zhì)”。
……
這樣的話,還有很多很多。
過去兩個月,仁愛衣加衣項目僅美麗友鄰大山子社區(qū)就接受衣物捐贈1000多件,捐出8000多件,受益人在5000多人左右,參與志愿者近200人。衣物由該項目志愿者具體接受分揀,再由仁愛基金會統(tǒng)一聯(lián)系物流運往災(zāi)區(qū)。
僅僅這個項目的分點參與人數(shù)即如此眾多,大家的熱情還在高漲持續(xù)。仁愛基金會主管法師賢書法師說,我們做慈善不是拯救別人,而是把自己的心救活,一旦我們得不到回報的話,會不會退心?就是在做慈善的過程當中要有平常心,一種無所求的心。
也許正是這種無所求的心讓志愿者們堅持下來,讓大家得到快樂。
愿上天庇佑所有罹患苦難的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