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安徽助學聯(lián)誼暨孝德獎頒獎活動在10月16日下午圓滿閉幕。稍作休息后,17日一大早,19位仁愛專職志愿者踏上了朝拜西風禪寺的旅程。
葉”,史書記載的獅子山二祖面壁參禪的大葫蘆石洞,至今仍保存完好。太湖縣重點寺院就有數(shù)十處,如佛圖寺、二祖禪寺、西風禪寺、海會寺等自古以來都非常有名。我們所熟知的趙樸老先生也生長在花亭湖畔。一個縣能有這么多寺廟這在我國是很少見的。
西風禪寺位于太湖縣城北4公里的花亭湖畔鳳凰山上。鳳凰山源出明堂山,屬大別山的余脈,因五祖弘忍在此地落腳引來許多鳳凰朝拜而成為鳳凰山。西風禪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獅子庵,是佛教禪宗五祖弘忍禪師的道場。仁愛人來太湖也都會來西風禪寺朝拜祖師。
寺里還在建設(shè),據(jù)來過的同事說,他們09年來的時候,還沒有建得這么好。我們先到大殿拜佛,有居士為我們敲木魚,居士年紀都很大了。他仔細地看過我們,對我們其中的一位說“王衛(wèi)沒有來?。俊蓖跣l(wèi)是仁愛的一名專職義工,在仁愛已經(jīng)工作了五年多。我們很意外這位老居士能認出我們是仁愛人,更意外他還記得王衛(wèi)。陳永輝告訴這位居士,王衛(wèi)在北京本部,因為本部還有工作這次沒有來。我們答應(yīng)老人家將他的惦念帶給王衛(wèi)。
寺里有很多竹子,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方竹,一般的竹子都是圓筒的,這種方竹的竹竿呈四方型,竹節(jié)頭帶有小刺枝,綠色娑婆成一個塔形。文宣曹愛萍因為在收集太湖的風土人情,便很興奮地找方竹,可它就在眼前卻怎么都沒看到,引得大家一陣笑,曹愛萍后來就撅著嘴抱著方竹和它留了個合影。老大殿的墻已斑駁,樸老題寫的“西風禪寺”四個大字嵌在墻壁里,頂上有一盞燈,看上去很有意境。
在老大殿的一側(cè)便是很有名的“西風洞”。石洞直通后山頂,夏季,一到洞口就可感受到習習涼風,洞內(nèi)寸草不生,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洞內(nèi)壁上刻有佛教雕像,極長,具體長度不清。洞長也不詳。我們分兩批進入洞內(nèi),一批有手電照亮,他們走得很有情調(diào),還拍了很多歡樂的照片。
第二批沒有光,大家手拉著手,一路摸黑走這段很長又崎嶇的路。手拉著手一起走的感覺很奇妙,我們約定不講話,就這樣一路摸黑走。心里很安靜,沒有害怕,也沒有擔憂,一方面,祖師相就在洞口,我們都相信祖師一定會庇佑我們;另一方面,我們相信走在前面帶頭的同事王海龍,相信手拉著手的彼此。這一路,真的并不好走,要么是頭碰著山壁,要么是身子撞到山壁,要么就是踩到彼此,深一腳淺一腳,磕磕絆絆。海龍對大家說,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可以體驗一下在黑暗中的感覺,盡管你有一雙完好的眼睛,但你就是看不到,沒有經(jīng)歷黑暗是不可能知道擁有光明是多可貴的。的確,這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穿過西風洞便到達了后山頂。一個大大的“忍”字,我們都很相應(yīng),決定圍繞著“忍”字合影。
到達雙鳳石,據(jù)說是五祖禪師打坐的地方。禪師在這打坐,常有鳳凰過來。同事們說,他們09年來的時候,有一只蟲不住地磕頭,大家說也許蟲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就了,很不可思議!我們在石頭旁,誦了一遍《大悲咒》,祈求能受到祖師的加被,愿我們能早日離苦能樂,愿眾生也皆能早日離苦得樂!
從山頂下來,一路看到各種各樣的石頭,都像是有很多年了,看起來很有靈氣。有的如野象出山,有的如神龜問路,更有犀牛望湖活靈活現(xiàn)。
寺院真可謂依山傍水,下山的時候,看到美麗的花亭湖,想到祖師當年在這靜修又是怎樣的情形呢?時空輪轉(zhuǎn),也許那時的我們也曾來過這里,只是這一生忘記了,所以又有因緣再來,再來依然覺得那么熟悉。
古寺云深處,捫蘿問牧童,
鳥盤秋色外,人語暮煙中。
廚蓋千年石,崖呼半夜風,
暫拋塵夢去,禪榻一燈紅。
借樸老先祖、清代的狀元趙文楷夜宿寺中所感的詩句結(jié)束此行,也結(jié)束我們的太湖之行。出了山門,我們踏上了返京的路。
我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