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隨著仁愛基金會來到淶水縣三坡鎮(zhèn),一路聽著《心經(jīng)》,經(jīng)過三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一行四人終于到達黃峪鋪村。
黃峪鋪村位于淶水縣三坡鎮(zhèn)的大山當中,這里并沒有享受到野三坡景區(qū)帶給當?shù)厝嗣竦慕?jīng)濟利益,僅有的只是無盡的大山。黃峪鋪村目前有200多口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大多數(shù)的年輕人都耐不住寂寞外出打工,因此村子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窮困。村里沒有工廠,也沒有商店,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而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只能依靠分到的極少耕地而生活,這也是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
我們來看望兩位老人一位叫龐錄,一位叫張玉蘭,他們曾經(jīng)有個孩子卻因意外而身亡,現(xiàn)在老兩口只能相依為命。兩位老人的家在村子的最里面,也就是山坡的最上面,跟著向?qū)ё哌^很短的一段水泥路,我們在別人的家門口遇到了張玉蘭老人,老人很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并帶我們回她的家。攀爬一段窄而陡的小山路我們終于到達他們的家中,兩位老人的家有三間年齡比我還要大的房子,房前的小院種著一些蔬菜,左邊養(yǎng)著一只狗,右邊養(yǎng)著5、6只雞,而老人的房子里還有一只懶洋洋的貓趴在炕上睡覺。屋子里有一臺八九十年代的電視,再沒有什么其他值錢的東西,房間很整潔,沒有凌亂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可以看出兩位老人生活的很認真。
張玉蘭老人得了甲亢,而龐錄老人眼睛不好,有時會間接性的失明,因此兩位老人都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耕種。因無兒無女又無法耕種,他們每個月依靠每人340元的五保戶補償、75元的新農(nóng)合保險及每年2000元左右的獨生子女費生活。村子遠離縣城,交通又不方便,兩位老人連出去看病都難,更不要提支付昂貴的醫(yī)藥費了。
經(jīng)過與老人的聊天,我們感覺兩位老人對我們的到來感到十分的開心。每次他們笑的時候都會露出本沒有幾個的牙齒,但也就是因為他們的這種笑容,讓我看到了他們的誠懇、他們的釋然,沒有城市中人們的偽善與功利,這也正是我們我們這些城市人所欠缺的。
經(jīng)過二十分鐘的聊天,我們與老人合影后即告別離開,龐錄老人站在籬笆墻里與我們告別的畫面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生活并非事事如意,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也大不相同,在我們?yōu)榱松罟ぷ魃系男∈露锝镉嬢^的時候,我們是否會想到這兩位老人在面對這種生活環(huán)境的坦然接受?
感恩仁愛慈善基金會給我們參加這次走訪活動的機會,我們并沒有帶給老人太多的幫助,但老人們卻給了我們心靈上的洗滌。真如我們臨行前暢讀的《仁愛志愿者激勵語》中所說:我仁愛,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