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的仁愛心棧感恩會上,感恩無處不在——在代表們發(fā)自肺腑的感言中,流淌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對心棧而言,感恩志愿者365天從不間斷的付出,也感謝社會各界的支持,更感謝基金會各部組的傾力幫助;對志愿者而言,感恩身邊志愿者的拉拔和關(guān)懷,更感謝師長和三寶的關(guān)愛。這次主題為何定為“飲水思源”?正如基金會報道中所寫的那樣,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時,也收獲滿滿。"收獲就在于每次三十度鞠躬、雙手恭敬真誠地為人們奉上一杯杯愛心粥時,收獲也在于無數(shù)次、數(shù)不清的被誤解與拒絕中,收獲就在于每個寒風烈日下的堅持。不管外界如何反應,他們的心在打開,生命開始被點亮?!帮嬎荚础保@溫暖、清涼的源頭從何而來?從師長三寶中來,從實踐善行的人們的心中來。
清華心棧在負責人張銀明的帶動下,積極參與前期籌備工作和節(jié)目表演、分享環(huán)節(jié),和兄弟心棧通力合作,推動這次大家庭盛會圓滿舉辦。梁峰師兄提前一天就開車把義工服帶上了山,第二天把自己的車塞得滿滿當當,捎帶了劉阿姨等4位志愿者上山;上午到了以后不顧發(fā)燒,就領(lǐng)隊去出坡;劉阿姨很容易暈車,拎著姜糖水打好預防,帶著毛線帽防寒,早早就起來,到路邊等候車輛;夏保治師兄無論是路上還是現(xiàn)場,一直特別低調(diào),但正像志愿者在臺上分享所說,他“帶病承擔”的精神其實一直在鼓舞著其他志愿者;郭媛媛師姐一早就在銀杏樹下的簽到臺,和其他心棧的志愿者一起,熱情地張羅著簽到,無論誰來笑容總是那么燦爛;張銀明則帶著對講機耳麥,與各處對接,既要照顧活動,又要顧及清華心棧的節(jié)目,大小事都沒逃過他細密的心思;賢杰和黎書海在認真地排練節(jié)目,力求每個細節(jié)至善至美,雖然由于時間關(guān)系,不是所有節(jié)目都最后正式表演,但也許佛早就領(lǐng)略這份歡喜之心呢;張瑞豹師兄今天可謂廣結(jié)善緣,給大家送上精心準備的素食,回頭又把心棧物資拉了下去,很不順路地把明青送到地鐵口;小穎身子還是那么纖弱,不辭辛勞送孩子來表演,基金會愛萍隨喜她承擔微博,劉阿姨憶起她過年托銀明捎了2雙編制的厚襪子,卻還沒能認出她,說這份情重如泰山……
14歲的楊楊是活動的主持人,連搭檔都隨喜她,如此小小年紀,就已經(jīng)是“老志愿者”,承擔周六的帶動。雖然在上臺前,她還跟是師兄師姐們說緊張,一上臺可從沒見怯場,字正腔圓,神態(tài)自然,落落大方。心棧的第一個節(jié)目是黎書海帶來的笛子演奏《三寶》,由于佛樂團其他成員缺席,他一人單拿一支笛子就完成了這部分表演,而且絲毫不顯單薄,笛聲悠揚,響徹見行堂的每一個角落。第二個節(jié)目為小朋友帶來的舞蹈《佛陀的眼睛》,光是歌詞和旋律已足以讓人淚流滿面,“媽媽的眼睛、爸爸的眼睛、佛陀的眼睛,一閃一閃……照亮我們的心靈”,小朋友交錯著手圍成圈,身子后仰望著上空,一起旋轉(zhuǎn),整個造型就好比是佛陀的眼睛——正等正覺,清凈無染,慈悲無余。
分享環(huán)節(jié)到了,清華心棧一行志愿者一并上臺,不像是發(fā)言,更像是某一天奉粥的前行分享,只不過面對的是法師,面對的是數(shù)百位的心棧家人。揚揚一家“吉祥三寶”展示了佛法家庭的溫馨和睦,揚揚“作業(yè)好多”的煩惱、而對比之下,奉粥的快樂和收獲,讓堅持成為一種責任,漸漸地一家人已經(jīng)把心棧放在了心里;媽媽承碧如師姐說心棧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一種積極,向善的力量,使得自己沒有辦法懈怠,在團隊的拉拔中成長;爸爸楊明石則在盛粥中鍛煉專注力,一天杯沿滴落一滴粥,陽光折射出萬丈佛的光輝;學生代表王明青則通過淺淺的鞠躬,放低了自我,在團隊的策勵下勇于去承擔;上班族代表許敏慧則從一位常來喝粥的老奶奶送米給心棧的親身經(jīng)歷,對奉粥的意義產(chǎn)生堅定的信心——愛真的可以增長廣大。張銀明總結(jié)說,如果你把心棧當成家,它能夠溫暖你;如果你把心棧當成平臺,它能成就你。心棧有更多志愿者,一直在幕后默默地365天付出;心棧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天天在上演。心棧不是某一個人的,是大家的,也希望大家都能更多地參與進來。最后大家像每天早晨所做的那樣,搭起手來,一起喊“仁愛無限善愿成辦”,握起拳頭,為彼此加油,為接下來的愛心傳遞加油。
活動結(jié)束后,大家和法師一起合影留念,燦爛的笑容定格在春天的陽光下。直到散場,志愿者還沉浸在剛才一幕幕當中。大家喜悅,有這次機會相聚,收獲滿懷的感恩;大家惋惜,有那么多優(yōu)秀的、長期付出的志愿者,肯定有深刻的體悟,他們卻把上臺的機會留給他人;大家感恩,有機會能在這個平臺貢獻一份力量,更感恩有緣認識這么多親如家人的志愿者,相互關(guān)懷,一起承擔,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