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天的凌晨,天還沒有亮,氣溫有些低,大街上靜悄悄的。就在一切都在睡夢中的時候,仁愛基金會金臺夕照分站的幾名志愿者已經(jīng)匆匆的走出家門,趕往熬粥點——朝陽區(qū)朝外SOHO天廚妙香素食餐廳,為今天的“愛心奉粥”做準備。騎車、備桶、淘米、熬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井然有序,數(shù)年如一日的工作,已經(jīng)使這份愛心成了習(xí)慣。

          今天,《慈善公益報》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金臺夕照地鐵站“心?!?,記錄下在這個普通的早晨發(fā)生的不普通的溫暖。

         “別說是下雨 下雪都會來”

         早上7點,《慈善公益報》記者來到金臺夕照地鐵站A口,等待志愿者的出現(xiàn)。一陣不算小的雨突然下了起來,隨著雨越下越大,一些趕來奉粥的志愿者都開始擔(dān)心今天的活動會因為天氣原因被取消,而就在這個時候,一輛三輪車緩緩出現(xiàn)在了路口。隨后,記者見到了分站點的負責(zé)人王美華站長,聽到大家的擔(dān)心,王阿姨笑笑說:“別擔(dān)心,我們一定會來的,別說是下雨,就算是下雪也一定會按時出現(xiàn)的?!?/span>

         跟隨著粥車一同出現(xiàn)的志愿者中,還有兩位滿頭白發(fā)的老奶奶——70歲的于奶奶和75歲的李奶奶,王站長告訴記者,兩位老奶奶每天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站點,不論嚴寒酷暑,為每個路過的行人奉上熱粥。李奶奶說:“我家就住在附近,每天早上起來就過來了,已經(jīng)形成習(xí)慣了。能幫助別人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整個人都覺得很輕松,常常出來,身體也越來越好?!?/span>

         志愿者告訴記者:“心棧,就是心靈的驛站,是志愿者的家。大家聚在一起,其實就是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這種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會把彼此的愛心點燃,彼此去溫暖,通過奉粥可以凝聚大家的愛心,也會讓愛心更廣泛的傳播出去?!?/span>

        “讓我有一種家的感覺”

         上班族小陳是今天拿到愛心粥的第一個人,面對記者的詢問她表現(xiàn)得有些緊張:“我每天都從這路過,已經(jīng)快一年了。”據(jù)了解,小陳的家在外地,大學(xué)畢業(yè)后獨自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壓力使她不得不在五環(huán)外租一個單間,每天上班在路上的時間就需要一個多小時。小陳告訴記者,自從開始工作,她就再也沒有吃過早餐,有時候特別餓就買個面包吃一口,“每天早上6點出門,晚上八九點才能到家,有時間寧愿多睡一會,別說粥了,早上能吃點東西都覺得特別幸福?!毙£愓f她第一次看到仁愛志愿者們的時候特別疑惑,不知道是做什么的,也沒敢往前湊,遠遠地就繞開了,可是一連幾天都能看見,每天下了地鐵聽到的第一句話永遠都是“您好,請喝一杯愛心粥,祝您天天都有好心情”,這讓她特別好奇,后來,小陳拿到了她的第一杯粥,“好像是冬天的時候,大概是去年年底,我喝到第一口都快哭了,我覺得特別溫暖,就好像是家的感覺一樣,讓我覺得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還有人關(guān)心我?!?/span>

         就在志愿者們忙著為路人遞上愛心粥的時候,一位姓楊的奶奶找到了記者,“我要跟你好好表揚一下他們”,這是楊奶奶說的第一句話,然后楊奶奶拽著記者,挨個兒介紹起了每一位志愿者,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她都如數(shù)家珍:“已經(jīng)3年了,我每天從這路過都能看見他們,他們可都是好人,一輩子做一件好事容易,可是做一輩子好事真的不容易呀。”

         在奉粥的一個小時內(nèi),記者見到了很多像他們一樣的“老朋友”,甚至有的人只是為了過來打一聲招呼。謝女士是一名懷孕5個月的孕婦,“特殊”的身份并沒有成為阻擋她參與志愿活動,她對《慈善公益報》記者說,“剛開始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對我們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甚至連地鐵的保安都在看著我們,我們做清潔的時候也會限定范圍。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每天早晨都會出現(xiàn)在這里,這樣每個人都能看到我們是真心想為大家做點好事的,現(xiàn)在跟附近的人都非常熟悉了,我們也交了很多的新朋友。”多年的奉粥已經(jīng)讓愛心變成了習(xí)慣,成了自然,就好像他們已經(jīng)是金臺夕照地鐵站路口的一分子,不可或缺。

         “善”的力量

         免費為市民發(fā)放早餐粥,是由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發(fā)起的“仁愛心?!贝壬祈椖?,自2008115日成立至今已經(jīng)有8個年頭了,仁愛基金會在北京市共開設(shè)了14家分站,每個心棧平均每天奉粥300杯,每年參與志愿者超過15000人次。在這些志愿者當(dāng)中,有的是私企老板,有的是古箏老師,還有的是已經(jīng)邁入古稀的老人,他們用自己的仁愛之心,在北京飄雨的初秋,為每一顆漂泊的心帶來溫暖。

        “奉送愛心粥”這個聽上去十分簡單的項目,被這樣一群胸懷善心的志愿者們堅持了8年,8年來的每一天,不論刮風(fēng)下雨、不分嚴寒酷暑,他們都準時出現(xiàn)在路邊,為過路的行人送上溫暖。而這種“募人不募款”的項目特色,也逐漸恢復(fù)大眾對公益慈善的信心,從而讓“善”的力量感染人們的心靈。

         一杯粥、一份愛、一種堅持、一片善心。他們用自己的執(zhí)著默默打動著整個社會,不畏質(zhì)疑、不會放棄,用一杯粥,傳遞每一份溫暖。

         志愿者說:

         劉源:第一次去奉粥,出了家門,有一點點小雨,幾分鐘就停了。匆匆忙忙趕過去。趕到地點,大家已經(jīng)開始有序的奉粥,換上衣服,帶上帽子手套,有種上崗的自豪感,小分隊想得真周到,一切都做到干凈衛(wèi)生讓路人也安心。開始奉粥,第一次的我,還是有點羞赧,不好意思大聲招呼。但是看到行色匆匆的上班路人拿起我們手中那杯粥的時候,又感覺欣慰,有種被認可,有種被肯定的感覺,也有一種付出的成就感。一大鍋的粥最后全部送出,開心早上喝到粥的人也許能感受到一絲溫暖。

         許浩: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我沒有常常在北京,但是昨天剛回來今天一早我就過來了,從第一次奉粥我就愛上了這個活動,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活動,提升心靈,只要我在北京,我就一定會來。

         于桂清:愛是所有人的信仰,愛自己,愛他人,為愛來到朝外心棧,歲月匆匆過得真快,我來心棧近5年了。在這5年里我學(xué)到了很多用我的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物,在心靈上得到升華,理解了什么叫愛。為什么要傳遞愛等等的問題,我們要不忘初心堅持奉愛心。心棧就是我們心靈的加油站,在這里可以找到心的方向,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我的收獲遠比付出的多。感恩心棧給了我這個傳遞愛的平臺。讓我在這里有了心的家。

         任艷紅:今天早上真的是很感動,雖然今天早上下起了雨,但是大家依然堅持來奉粥,早上7點半大家陸陸續(xù)續(xù)的都來了,開始了一系列的流程。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只要我們堅持付出,就會得到你應(yīng)有的回報。(記者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