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開始,每天早上8時,在人來人往的深圳華強路地鐵站出入口附近,一群志愿者會準備好兩大桶粥在那免費發(fā)放。不少市民一開始不敢接受志愿者遞上來的免費粥,也有市民對這些派粥的人不能理解,稱他們在“作秀”。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解到,這群志愿者來自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仁愛心棧華強棧。 “派粥”是中國古代在發(fā)生饑荒時常見的慈善方式,如今志愿者們在改革開放特區(qū)、繁華大都市深圳派粥,他們稱,派粥對象不是吃不起飯的窮人,而是匆忙的都市人。
面對免費粥,猶豫懷疑
志愿者在派粥時,路過的市民懷疑地看粥
每天早上8時,兩大桶剛熬出來的粥從華強北的一家酒樓中被抬出來,派粥的志愿者有的站在酒樓門口,有的站在華強路地鐵站出入口以及華強路公交站臺,這三處人流量較多。 志愿者們會穿戴統(tǒng)一的義工服,扎好圍裙,戴好帽子、手套和口罩,在派粥時,他們被要求面帶微笑,雙手握著紙杯,鞠躬30度把粥奉給行人,并要祝福行人:“擁有一天的好心情!”晶瑩剔透的白粥當中加了一些綠豆,兩大桶粥一共可以裝200多杯。
羊城晚報記者采訪得知,這是一家公益組織的派粥活動。這個“仁愛心?!狈钏蛺坌闹囗椖浚庠诔珜磉叴壬?,關懷都市忙人。深圳華強路的心棧是全國第五個“仁愛心?!保壳皡⑴c志愿者有100多人,節(jié)假無休、風雨無阻地為路人奉送愛心粥。
目前全國共開設了五家心棧,北京有三家,四川雅安蘆山有一家,還有就是深圳華強路這一家。 他們目前與正規(guī)餐廳合作,熬粥的場地是在有3C衛(wèi)生認證的廚房內(nèi)完成的,熬粥的師傅也是該餐廳的員工。負責熬粥的志愿者紹振偉說,他每天早上5點半就要到廚房熬粥。
華強北雖然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但記者看到,在派粥的過程中,愿意接受粥的“都市忙人”卻很少。多是老人家和附近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愿意接受粥,而志愿者們偶爾也會把粥派給路旁的行乞者。
許多人在被派粥時,心中有猶豫、懷疑?!安桓页园?,就像陌生人端杯茶來誰敢喝啊?”匆匆上班的楊女士說。
志愿者歐陽孔麗正在送粥給環(huán)衛(wèi)工人
雨天人在傘外,粥在傘內(nèi)
雖然派粥并不被多數(shù)白領所接受,但志愿者們并不悲觀。其中一名志愿者告訴記者,隨著他們在華強北派粥日子的不斷增長,不少人已經(jīng)開始慢慢接受了。
“只要是真心的,總會有人會被感動的?!敝驹刚吆伟⒁陶f。 為愛心活動提供熬粥廚房的酒樓董事長鄧元才也是志愿者之一,從早上6點開始熬粥,8點派送,作為老板,他自己也會親力親為。鄧元才告訴記者,7月的深圳比較多雨,遇上下雨天,志愿者都是首先保護手中的粥,寧愿自己在傘外,也不會讓雨把粥淋濕。
年齡最小的志愿者只有4歲,叫黃閣頂。4歲的小閣頂以前在家中總是說:“媽媽,我想吃飯!”可參加送粥活動后的他,回到家中總是會對媽媽說:“媽媽,請喝杯愛心粥!”在媽媽做好飯時,他會面帶笑容地說:“媽媽,祝你一天好心情。
公益組織: 深圳人不缺粥,卻缺關心
古代的行善方式放在如今的深圳,似乎有些怪異。志愿者們?nèi)舨恢鲃由锨芭芍?,一?00杯粥是派不出去的。在特區(qū)深圳,人人都不缺一碗粥喝。 這樣的愛心活動不免會遭人詬?。喝绻娴南霂椭鷽]錢吃飯的窮人,為何不把派粥點放在更偏僻更窮困的地方?為何要選在商業(yè)氣息濃厚的華強北? 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的王璐說:深圳沒有人缺少一份粥,少的卻是一份關心。 她認為,深圳是個年輕的城市,大家都是從外地來到深圳打拼,誰都不關心誰,也許很多人連早飯都趕不上吃,如果有陌生人一大早提醒你注意身體健康,送上一句問候的話,一天的心情都會很好。 志愿者陳曉霞說,在深圳這樣的移民城市,人情比較冷漠,大家從來都是自掃門前雪的,她曾擔心一碗粥也派不出去。但是后來的實際情況比自己想象中好,現(xiàn)在派粥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基金創(chuàng)始人羅海岳也是其中的一名志愿者,每周他都會去派粥1至2次?!霸谂芍噙^程中,有些人會表現(xiàn)得很冷漠,這些冷漠在生活中也會碰到,往往會引起我們的消極情緒,這些其實都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只在乎對方有沒有因為這碗粥感受到美好和愛心。”羅說。 深圳知名的心理專家張小梨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xiàn)在的社會缺乏安全感,所以大家才會去懷疑派粥活動。在有著濃烈商業(yè)氣氛的深圳華強北商圈,市民很難相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會有“溫暖愛心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