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慈善.千家愛”緣起于2012年11月,項目發(fā)起人王婧老師的臺灣慈濟之行。臺灣慈濟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證嚴法師在開展社會救濟工作之初,要求信徒每日于竹筒存下當日菜錢五毛錢,日日發(fā)善念,并與法師一同手工制作嬰兒鞋,輾轉(zhuǎn)相傳,信眾日多,此便是慈濟人言傳之"竹筒歲月"。證嚴法師的慈悲深深觸動著王婧的內(nèi)心。

“仁愛慈善 千家愛” 王婧

       12月份回到廊坊后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愛心媽媽們幾次探訪殘疾孤兒寄養(yǎng)所后的被深深地觸動。那里的孩子與我們的孩子微有不同,他(她)們是來自全國各地孤兒院的殘疾孩子,寄養(yǎng)所將這些孤兒接來治病并撫養(yǎng),直至被領養(yǎng)。

       這里,最小的孩子剛剛出生幾天,眼睛還未睜開。最大的孩子已經(jīng)在上學。每次看到那些孩子,都讓她心酸。被父母遺棄已是不幸,又身患殘障…… 每當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清澈,依戀的眼睛,聽到孩子們無意中呼喊著媽媽的聲音,感受著孩子們用那稚嫩的小手緊緊地擁抱……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她疼痛不已。這疼痛促成了“千家愛”的誕生。

       看到這些寄養(yǎng)所環(huán)境的艱難,通過與孤兒院的數(shù)次接觸,王婧發(fā)現(xiàn),孤兒院最緊缺的是醫(yī)療費用,孩子一生病,所有計劃都打亂,而且有時候好幾個孩子一起生病,資金上的短缺會造成治療延誤病情加重。離開孤兒院,王婧產(chǎn)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組建一個公益團隊,就像慈濟一樣,每個月每個家庭拿出幾十塊錢,來救助這些孤兒院的孩子。找來好朋友開始起名字,福愛?不行,叫“千家愛吧!”用千萬個家庭的愛來幫助這些最需要幫助的孩子。因為我們都是父母,因為我們都有孩子。因為,我們想讓那些被自己父母遺棄的孩子知道,這世間還有很多的爸爸媽媽在關注著、愛著他(她)們。

       “千家愛”就這樣誕生了,當時大伙都覺得這她在鬧著玩,就從身邊最近的人“下手”——拉會員!一開始就有了20多個會員。走訪兩三次之后就有會員要退出,但是會員數(shù)還在增長,增加到四五十人,到2014年6月1日,增加到100個會員。

       千家愛的成長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四年來,王婧老師在這些年一直努力堅持,包括最親近朋友及主創(chuàng)成員,也因為在這過程中遇到各種事各種挫折,幾退幾進,反復談話、反復安撫。雖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在千家愛成長的過程中,王婧老師感受到她自己有難以想象的改變和提升,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是有信任的,這是你想象不到的人格的增長,有時候在這一桌給一個人介紹千家愛,隔壁桌的人會過來問:“哎!我能加入嗎!”王婧師兄說從來不知道也沒想到一個人普普通通的人能有這樣的信譽度。

       當千家愛會員增加到500人的時,王婧老師希望千家愛能歸到仁愛基金會下面,但那時仁愛基金會還在建設完善,王婧師兄說,千家愛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一定要把他交到我相信的人手里。社會上也曾有組織聯(lián)系千家愛,想要代為管理,但是要求會員費的10%-20%作為管理費,王婧沒有同意,她不想把千家愛交給這樣一個組織,千家愛從成立之初到現(xiàn)在,從來沒有一分錢的辦公費用,全部錢都用來給孩子們治療。王婧想千家愛面臨的路只有一條,就是歸到仁愛基金會。

       2015年,王婧繼續(xù)申請將千家愛加入仁愛基金會。就這樣不放棄,不斷努力祈盼著。又過了兩三個月。7月1號早晨,仁愛基金會秘書長志峰師兄打電話告訴王婧:“王婧,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千家愛,批準加入仁愛基金會了?!甭牭竭@個消息她喜極而涕!王婧老師說,2015年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千家愛被仁愛接納了,這個孩子回家了,一直在外面漂著,現(xiàn)在終于回家了。

       千家愛加入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主要進行孤殘兒童醫(yī)療救助、孤兒院愛心物資的募集及日常關愛等公益活動。依然實行愛心家庭制,每個家庭每月固定捐助50元善款,有效解決了公益資金來源不穩(wěn)定、臨時短缺等諸多問題。除單獨救助,同時積極做好補位救助,輔助其他公益組織,配合國家政府的政策方針,承擔社會責任,踐行“補位慈善”的仁愛慈善理。

       經(jīng)過近四年實踐、探索,千家愛對全國100名孤兒成功的進行了醫(yī)療救助,救助金額200 余萬元。目前,廊坊、廣州、北京、天津、江西、石家莊、深圳、山西等9個區(qū)域都設有分部,注冊愛心家庭2000余人,分布全國17省級行政區(qū)及新西蘭、加拿大地區(qū)。仁愛千家愛注重志愿者,捐款者,被救助對象等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內(nèi)心善法的增長,自我境界的提升與拓展,力求關照到每一個心靈的成長,引領參與者體會感恩與奉獻帶來的無限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