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初到龍泉寺,在山上參加助學培訓,總部的老師們還特意安排了一次走訪,3月18日早上五點多東門集合,到市區(qū)和老師們會合分車,領取物資,七點四十統(tǒng)一出發(fā)前往密云縣,太行山和燕山的春色愈顯濃烈,為助學平添了歡喜心。
這是我第二次走訪,距離第一次走訪已經(jīng)快四個月了,這次是和來自全國各地優(yōu)秀的家人一起,從集合地到密云,一個小時車程!我和總部的段老師、陳老師、倪老師、平艷老師,我們五個人一組,共看望了三個孩子,年齡差不多大,都在上小學,都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不相同,但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且對穿黃馬甲的人非常友好。沒有覺得我們是在做慈善,沒有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在人生道路上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遇到了親人,讓我越發(fā)覺得這世上的初次相遇定是輪回中久別的重逢。
第一個看望的孩子是苗苗,家里的條件和苗苗的自身情況都比我想象中的好,學習成績優(yōu)異,喜歡打羽毛球和跳舞,家里客廳的最高處擺著她用彩紙折的花,在陽光的照耀下,給家里增添了溫暖。奶奶一直和我們嘮家常,很健談,說9月份苗苗上初中后,他們會在學校附近租樓房,9月份再回來就要去新家找他們了,并且把提前寫好的新家地址遞到段老師的手上。段老師鼓勵苗苗要好好準備小升初的考試,多幫助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并且說等到苗苗放假了,他們一起去爬山看長城。段老師的良苦用心,真情陪伴,值得我們每一位仁愛大朋友學習。
晨晨家是三個孩子中經(jīng)濟條件最差的,在大山里,爺爺奶奶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所以顯的很蒼老,平常靠養(yǎng)羊,賣蘋果和梨來維持生活。晨晨讓我們坐在她睡覺的房間和她聊天,一張她自己的床,一張爺爺奶奶的土炕,桌子上擺著她自己組裝的小城堡。靦腆的臉上總是露出一張笑臉,可我卻不知道怎樣走進她的心里和她對話,那一刻,除了給她鼓勵,希望她多一點快樂,我們什么都做不到。等我們走了的時候,院子和院子里的人又回歸到自己平靜的生活,愿晨晨和爺爺奶奶平安,快樂。
走訪中讓我既喜歡又心疼的是冉冉。段老師分享說,兩年前,第一次到冉冉家的時候,爺爺問他們要工作證;兩年后的今天,爺爺一看到我們就說我們都是好人,祝我們好人一生平安,燦爛的笑臉在那布滿歲月痕跡的臉上;奶奶說雖不知道開什么樣的車子,但找穿黃馬甲的就對了。冉冉是三個孩子里最小最活潑且說話干凈利落、充滿智慧的小孩,一個漂亮的馬尾,叫的一聲姐姐,自然大方,特別招人心疼,院子的窗臺上,放著她自己折的天藍色的風車,我把它拿起來在溫暖的陽光下高高舉起,像她的心靈一樣,純凈透明。冉冉家客廳唯一一張照片,是和穿黃馬甲的段老師的全家福。看到段老師抱著冉冉坐在他的腿上問她說寶貝兒,有沒有聽爺爺奶奶的話,有沒有不乖的時候,心里大大地為段老師點贊,為我們的黃馬甲點贊,為我們的助學團隊點贊,感恩您的堅持陪伴和關懷,讓我看到了這樣愛意滿滿的畫面,感恩您的善行,讓世界又多了一份愛。
回來后我一直在想冉冉,想那些我們曾經(jīng)幫助過的孩子,不知道他們是否開心,在心底感恩孩子,感恩孩子成就了我們的善行,感恩孩子成全了我們自己,感恩孩子讓我們越來越懂得感恩、珍惜。孩子們的心靈純凈的就像雨后的一朵白蓮,他們看到黃馬甲時的神態(tài)就像看到許久未見的親人。其實,每次的走訪,一家最多待一個小時,讓一個個小院從安靜到熱鬧再回歸安靜,無論是志愿者還是孩子,內(nèi)心都會有波動。人的感覺都是相對應的,你在想一個人的時候,你想的那個人也在想你,我們都是心靈的孤兒,誰都怕心里孤單,更何況是缺少父母疼愛的孩子。段老師說我們每一次的走訪,對孩子來說都是美好的事情,但是我們給的美好不要太匆忙,不要很快就離開,多和孩子真誠的溝通交流,盡可能多一些陪伴和關懷,真正的做到心靈陪伴,因為最能打動人心的永遠是真感情,只要我們堅持的走下去,一定會讓這一份份的關愛愈久彌香。
祈求每一個孩子都健康快樂,愿我們的大朋友在仁愛的道路上關照自己的內(nèi)心,不忘初心,做我們能做的,堅定不移,一路同行,為他人送去愛和溫暖,祈求每一個人天黑有燈,下雨有傘,被歲月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