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灰色小汽車在前面狂奔,幾個仁愛慈善志愿者坐在后面的車上一路緊隨。
黃土飛揚,顛簸難耐。
路兩邊是土墻砌成的壕溝,壕溝上亂堆著一些干枯的玉米稈兒。
這條開車往返需要三個多小時的鄉(xiāng)間小路,今年四十多歲的柳虎,一走就是一年半。
他,不是來看風景,而是在幾十里地之外,有145位孤寡老人讓他牽掛,讓他放不下心。
每天這個時間,145位孤寡老人都會在等待柳虎他們,或在家里,或在村頭。他們等待的是這一天熱乎乎的飯菜。
這些老人,分布在二十余個村莊。
是行走的力量,讓這位仁愛慈善的志愿者,把一次次感動留在了淶源,留在了這片熱土上。
2009年,初次來到河北淶源做公益,他很驚訝離北京這么近的地方居然有這樣的貧窮。
2010年開始,他想把公益做深入一些,當時沒有私家車,來一趟淶源很不方便,他就先坐火車再坐長途汽車。
第一次入戶給孤寡老人送完米面后,他發(fā)現這不是孤寡老人最急需的,孤寡老人能動的時候可以照顧自己,糧食不是主要的。孤寡老人最怕的是有病了沒人照顧。農村人一般都睡火炕,老人臥病在炕的時候沒人給點火燒炕,也沒人給照料飲食,有的死在家里好幾天都沒人知道。因此,他就想著把集中照料老人作為當務之急。當時名單上有別人幫忙拍照統(tǒng)計的12個孤寡老人,為準確起見,他親自前往核實。等他到村里時,正好名單上的一位老人去世下葬,12位老人變成了11位。這件事情刺激了他,于是他下決心把別的事情放一放,照料老人的事一定要加緊做。開始想做一個“愛心互助家園”, 把孤寡老人集中在一起提供吃住,但沒有成功,所以一直在探索幫助孤寡老人的方式。
2013年,柳虎老師在縣城邊上找到一所廢棄的學校,重新修整后組建了愛心互助家園。2014年初搬進去,收留了幾位孤寡老人、一對智障的母女,當時想多收留一些孤寡老人,但很多孤寡老人不愿意離開自己原來住的地方。
柳虎是素食者。為推廣素食,2015年9月1日,他在縣城開了素食館,免費奉齋供人們來吃,卻沒人來吃。于是,他專門為環(huán)衛(wèi)工人奉齋,環(huán)衛(wèi)工人吃了一陣子也不來吃了,覺得總是免費心里過意不去。于是他就一餐飯收2元,繼續(xù)為環(huán)衛(wèi)工人奉齋。
從2015年12月1日起,奉齋發(fā)展為每日向周邊的孤寡老人送飯。開始是縣城周邊40多戶,后來越來越多,發(fā)展到現在的145戶。奉齋對象主要是6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還有一種是自身有病還要撫養(yǎng)智障子女及年邁父母的人。不斷增加的受齋人員讓柳虎老師壓力進一步增大,目前能承受的奉齋人數已經飽和。租的四合院內有口炒菜的大鐵鍋,鐵鍋中每次的菜量都達到極限。有段時間,兩條奉齋線路不是每天分頭跑,而是輪著跑,一周后,得到信息反饋,說一位老人餓死了。
柳虎說,真不敢停啊,能幫一個就幫一個,能送一盒就送一盒,天上下刀子也要去。
有一次奉齋時遇到很嚴重的堵車,到達時已經下午五點,老人還在村口等著。送飯的志愿者們對每一位老人的情況都熟稔于心,如果哪位老人沒來領飯就會關注一下這位老人的情況。對不方便出來取飯的老人,志愿者們還要送到家中。
他通過一位以前在民政局工作的志愿者摸排到了全縣孤寡老人的情況,大約1700多人,一年送兩次米、油、掛面等生活物資,逐一送到家里。有的人家無法開車到達,還要徒步三四公里。
柳虎老師是北京人,但在北京已經沒了自己的住房。2010年北京的房子被拆遷,到現在還沒有回遷。每年政府給全家的拆遷租房補貼全部拿來做公益了。現在每次回北京看父母他就住在快捷酒店。目前只奉齋這一項目每月費用就6萬多。
柳虎回顧他的生活路徑,可以用“涅槃重生”來形容。
早年,不愁吃穿的他也是一個“江湖人士”,沒事就喝酒、打麻將。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昌平接觸到了一次助學活動,參加之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認為這就是他的人生目標。從此,告別了混沌的人生,堅持走在慈善的路上。
柳虎做公益始于2007年。那時候他助學的模式和別人就不一樣。他個人出資創(chuàng)辦了“北京苦孩子電腦培訓部”,把北京周邊的貧苦孩子接到家中,統(tǒng)一照顧吃住,供他們上學,在供養(yǎng)他們完成基本學業(yè)的同時,教授孩子們掌握電腦的使用和維修等技術。通過家庭式助學,受助孩子在18歲以前就掌握了一項基本技能,這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生存能力,也減輕了社會負擔。四年前后有二十多個孩子在培訓部學習。
柳虎說,我們家老大、我們家老二……八個孩子。
人們問:怎么這么多孩子?
柳虎靦腆地一笑:“不是,親生的只有一個,獨生子女政策不是嗎?”其實他是把資助的孩子都當成親生的來對待了?,F在老大已經在昌平上班了,有的孩子十八歲后返回了家鄉(xiāng),有幾個孩子跟著柳老師做公益。在淶源租住的校舍內,每年他會開展夏令營,教孩子們國學,孩子們在這里免費吃住。
說起收留在愛心互助家園的那位智障的媽媽,還有個動人的故事。開始柳虎把她送到龍泉寺邊上的養(yǎng)老院,這位媽媽每天哭,把糞便弄得滿墻都是,又送到同學那兒,還是每天哭。后來才知道是想念柳虎,沒有柳虎這位媽媽覺得她的天都沒了。就只好接回來,在愛心家園里和柳虎老師全家住在一起,像對待自己的媽媽一樣。那天,這位媽媽看到下車后的柳虎,手舞足蹈,她歡天喜地的樣子讓同去的志愿者們無不動容。誰說智障的人就不懂得愛呢?
其實柳虎本身也是一個病人,他在2010年患了強直性脊柱炎,脖子無法扭動,身體一直保持著僵硬的姿勢,只能整個身體一起轉動。兒子柳樹根說,父親上下車一不小心就會震到腰,村里顛簸崎嶇的路上,父親一挪一挪地走著,讓他想流淚,“我爸特不容易”。
柳虎淡淡地說:“我只是想把這件事情做好,這些孤寡老人就當成自己的叔叔大爺來對待?!?/font>
跟柳虎老師接觸過程中,他很少提到自己,也沒有訴說一點過程中的艱辛,一直平平淡淡、波瀾不驚,所有故事都化作了他臉上的微微笑容。他雖然自己行走很困難,只能挪動著走,但是他在公益路上的每一步都邁的那樣堅定而從容。他日復一日讓他的愛行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日復一日給老人們、孩子們帶去溫暖和希望,柳虎老師用他的行動默默地帶給周圍人無窮的力量,一點點改變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