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慈善,人人享有慈善,仁愛觸手可及!

出家前,我就職的企業(yè)老板的父親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思維敏捷、清晰,明事理,心地善良,一個非常好的老人家,而且他非常懂得管理,也懂得人心。他的兒子,就是我的老板,和他一樣,又很勤奮,所以取得了很好的經(jīng)營業(yè)績。



他們除了有很好的道德品質(zhì)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不怕困難。他們教育后代的理念就是要讓孩子多吃苦。



我出家后,問師父,怎么帶小孩子。師父說,要讓小孩子多吃苦,多吃虧。


這幾年過下來,發(fā)現(xiàn)一點都沒錯,小時候不吃苦,大了一定要吃。而且,大了再吃,很多能力就沒有了。


有一個志愿者,她的孩子都快“而立”了,還是長不大。她說,過去家境很好,孩子過著少爺一樣的生活,后來家境不好了,孩子就受不了,要崩潰。


終于,租的房子要到期了,母親告訴孩子,咱們家現(xiàn)在沒錢住大房子了,媽媽可以帶你去住地下室,我們一起努力工作,以后還是會好起來。


母親可以做到,兒子卻做不到,哭鬧,尋死,乃至自殘等等,拒絕面對現(xiàn)實,抱怨母親,憎恨母親,傷害母親。


母親很后悔,知道是小時候溺愛造成的。但是已經(jīng)晚了。


重新建設(shè)起一個人的信心真的很難,如同大廈都建好了,地基要改就得推倒重來,還不如一開始就打好基礎(chǔ)。


文 / 賢書法師

一鍵關(guān)注
仁愛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