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七年,
著名歌手周璇出生;
著名作家林海音出生;
直晥軍閥混戰(zhàn);
魯迅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18年的中國,動蕩,不安。
在北平通州的一個小山村里,
張氏一門依舊過著樸素?zé)o爭的生活,
張淑珍姥姥出生在這戶人家。
張淑珍,我們稱呼她姥姥,
是按照現(xiàn)在老人家里的習(xí)慣。
姥姥育有四女一兒,兒子早夭,
家里的晚輩進門便會親切地稱呼“姥姥”。

2017年4月15日,
我們一行四人走進了張姥姥的家——
朝陽區(qū)潘家園附近的一個小區(qū),姥姥大女兒的家。
 


姥姥說自己的家早就沒有了。幾十年來,變化太大,老家的房子在通州農(nóng)村,如今那里都蓋了樓房。老人思路清晰,言談之中看出對老家的懷念和嘆息。

“村里面沒有補償您老家的土地,或是換置新房嗎?”

“人都走出來了,房子也坍塌了?!崩先耸箘艙u搖頭,沒有抱怨?!岸歼@把年紀(jì)了,什么都不行了,還要房子做什么呢?”對于一位農(nóng)村婦女來講,土地和房屋是她們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保障,這一切是她們對生活和生命的認(rèn)同與歸屬。土地和老房子的消逝,不僅代表張姥姥認(rèn)同的漸漸消逝,更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姥姥在老家有四畝田產(chǎn),早年多數(shù)是租用地主的田,每年收割,要交一半的糧食給東家。生活艱難,又值戰(zhàn)亂年代,經(jīng)常有當(dāng)兵的到村里。百姓最怕當(dāng)兵的,見來人就躲起來,房梁上面,柴火垛里,能藏人的地方都藏,尤其是婦女。后來毛主席的解放軍隊伍來了,這幫當(dāng)兵的跟以前的很不一樣,不僅不騷擾百姓,而且?guī)椭蠹腋苫?,挑水?dān)糞,臟活累活全干。再后來加入了農(nóng)業(yè)社,生活漸漸好起來了。張姥姥的大女兒回憶道。

“毛主席來之前,家里的糧食夠吃嗎?”
“反正都熬過來了。”
“那時主要吃什么呢?”
“玉米鍋貼,大鐵鍋下面燉白菜,上面把玉米面做成的餅帖在四周?!崩先苏f,“多數(shù)時候是吃不上菜的,家里有兩個大缸,腌好了咸菜,就是腌白菜啊、蘿卜啊,只要地里種的菜能腌制的全腌上,到田里干活,就靠這個啊。”

“那時,什么都吃啊。菠菜燉豆腐,現(xiàn)在電視上講豆腐和菠菜搭配不科學(xué),但那時沒這些講究啊?!睆埨牙训亩畠涸谝慌匝a充,“哪像現(xiàn)在的年輕人,超過三天的東西就扔掉,太浪費了,可惜,可惜?!?/DIV>

這些足可以反映張姥姥家的好傳統(tǒng),絕對不會浪費東西,惜福。大女兒的家用擺設(shè)也十分樸素,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陳設(shè)得整齊有序。再過一段時間,大女兒的孫子要在這所房子里結(jié)婚。一家人已經(jīng)開始張羅著收拾新房,唯獨沒有人提出要置換家具。
 


“張姥姥,您這一百年里有沒有特別困難的日子讓您難忘?”
“經(jīng)歷的難處多了,但我從來不對人家講。跟人家講,不是增加人家的煩心事嘛?!?BR>“那您有過不去的坎時,您是怎么處理的?”
“干活,到田里干活,累了就啥也想不起來了。每天天剛剛亮,就起床開始一天的勞作?!?BR>“要說難,大概就是我15歲時,父親去世那幾年,北京剛剛解放。”我們聽著張姥姥的大女兒的敘述,“那時家里唯一的弟弟也是在這一年沒的。一天家里闖進一只野兔,鉆到了柴垛,我父親見到它快死了,就把它殺了。家里本來缺糧食的,誰知道弟弟在吃過野兔肉之后沒幾天就得急病死了。從此父親心里很不舒服,有次到城里干活,回來的路上,因為負責(zé)村里運輸?shù)哪拒噳牧?,大晚上的找不著人幫忙,一著急,生病了,沒多久也病死了?!?BR>“弟弟的死是因為吃兔肉的緣故嗎?”我們問。
“是的,母親十五到土地廟上香時聽老人們說的。從此我們沒再吃肉?!?BR>“之后一家人怎么生活呢?”
“母親拉扯我們長大的。那年我早就懂事了,幫助母親照顧妹妹們。結(jié)婚后還在娘家待了八年,幫助母親照顧家庭?!?BR>“您真是了不起,為這個家庭付出了這么多,無怨無悔?!?BR>“其實都這樣的,那時排行老大的都沒有念書,在家要照顧弟弟妹妹?!?BR>“妹妹們的學(xué)費和一家人的吃穿用的費用怎么解決呢?”
“給部隊納鞋底,一副鞋底兩毛錢,主要在晚上點煤油燈納,白天還要去到社里掙工分,這樣一個人一天可以納兩到三雙。還有,搓麻繩、綁拖把都能換錢,那時候,國家想著窮人啊。”

張姥姥坐在沙發(fā)上安靜地聽著我們這些志愿者的感慨。

一百年的滄桑,磨礪了這位老人,她像一位智者,任何的風(fēng)吹草動、名利奢華對她來說都是過眼云煙。老人不會講人生哲理,但是她的一舉一動無不透露出恬淡中的智慧。

“我現(xiàn)在糊涂了,”老人半開玩笑半認(rèn)真地指著自己的腦袋?!耙话贇q了,我是九月二十八的生日,這一天一到,家里就坐滿了人,政府還發(fā)一萬元的補助?!彼龑δ壳暗纳詈苁侵恪@先艘驗槿ツ瓴恍⌒乃ち艘货?,現(xiàn)在只能在室內(nèi)借助行走器稍稍活動。

“這輩子經(jīng)歷的苦太多了,不去想,不去計較,我要去計較能活到現(xiàn)在嗎?”張姥姥講。我們知道,老人有許多可茲回憶的事情,但她不愿夸夸其談,更多的是在寂靜如水的日子里偶爾撿起一件往事,自己回味。
 


“您有什么長壽的秘方嗎?”我們笑著問張姥姥。
老人的女兒搶著回答:“閑不著,起來就干活。自從1968年接母親來城里,她就一直閑不下來,為我們看孩子,做家務(wù),反正不讓自己閑下來?,F(xiàn)在腿腳不好使了,見到我們買菜回來,還嚷著幫我們摘菜。”

老人的長壽秘方是:從來不與別人計較,寬容慈悲;早睡早起,手腳不閑著,起居有常;不挑食,不吃肉,尤其喜歡饅頭加咸菜,享受清福。

“不生氣。”老人慢慢地說,“從年輕時候起就從來不和別人吵架,多幫助鄰居。鄰居家鞋底的樣子,小孩子的虎頭鞋,枕頭上的花,都是我?guī)椭思易龅??!崩牙研撵`手巧,喜歡畫畫。這位不識字的農(nóng)村老太太拿起手中的水彩筆為人們演示了一番?!白詮娜ツ晁さ沽耍稚蠜]力氣了。”老人的畫筆雖然在顫巍巍地走動,但每一根線條都充滿了力量和對生命的體悟。
“您老畫得好啊。您年輕時學(xué)過畫畫嗎?”
“沒有。家里吃飯都緊張,沒跟人學(xué)過畫。年齡稍大點,就替哥哥嫂嫂看孩子?!迸f中國如果不生在書香門第或者擁有特殊的背景,窮人家的孩子是很難讀得起書的,何況學(xué)畫這般藝事。
老人一邊講一邊畫完了一條金魚和一枝菊花。畫面紅綠搭配,不俗,接地氣。姥姥高興地把畫送給了我們。
 


“您還有特別想說的話送給我們年輕人嗎?”
張姥姥幽默地將手放在耳旁,做了一個耳背的動作,“聽不清了,我說的都是真實的,這輩子就這樣過來的?!?/FONT>

在歷史的長河中,
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老人,
用平凡的生活節(jié)奏點綴著異彩紛呈的歷史的長空。
祝福張淑珍姥姥幸福安康。
 
文 / 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