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4 文:任蕾 仁愛慈善

  仁愛慈善,人人享有慈善,仁愛觸手可及

時間:2018年3月1日
地點: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安寧療護病房
志愿者:宛霞,許萬祥,韓寧,任蕾,趙大地
這是過完春節(jié)的第一次陪伴,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老朋友們了,心里很期待。開車在路上時我練習著微笑,默默地祈求能把歡喜帶給身邊的人。

見到一段時間沒見的宛老師,來一個大大的擁抱,頓時心里暖暖的。今天我們的志愿者增加了一位新人——趙老師,年僅二十六歲的顏值很高的帥小伙兒,歌還唱得很好。真是特別欣喜能有這樣多年輕的志愿者們加入我們的行列,他們能給病人帶來不一樣的活力。陪護前宣導的內(nèi)容越來越多了,隨著陪伴時間越來越長,大家也慢慢總結出越來越細致的注意事項。這些行為規(guī)范體現(xiàn)出大家的用心。
今天我們組被分配去看望鉆石婚爺爺,平時他不善言辭,今天不知道為什么,爺爺跟我聊的特別開心,可能爺爺感受到了我希望帶給他歡喜的愿望。
爺爺告訴我他五十年代初就從無錫到天津讀書,是國家培養(yǎng)了他。五十年代他分配到石景山電廠時,這邊還是偏僻的鄉(xiāng)下。他去接三位分到廠里的同事,他們搭公交車只能到離廠子還有很遠距離的站點。三位同事拿著行李在車站等他,他下車后步行去廠里趕著馬車過來拉行李。
那時候都是土路,很多路公交不通,都是靠走的。我傻傻的問,爺爺您為什么不騎自行車?爺爺笑了,那會兒哪有自行車啊,八十年代買自行車還要憑票的。
同一組的韓老師去關懷爺爺?shù)睦习?,我們配合特別默契。鉆石婚爺爺?shù)淖优貏e孝順,兒子專門從深圳趕過來,我們每次過去時女兒都在病房,相伴六十多年的老伴更是長期住在病房里精心照顧,跟前幾次相比,爺爺?shù)穆曇粼絹碓接械讱?,真是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雖然爺爺還談興很濃,但擔心他太累,我還是適時打斷了他,讓他多休息。

今天我們增加了兩位新病人,一位是三十歲的腦瘤患者。進去前當聽護士介紹他的父親在病房時,我的眼前浮現(xiàn)的是一幅愁云慘淡的場景。這么年輕的病人,父母該如何面對?沒想到患者的父親非常的樂觀、健談,一下子掃去了我的擔憂。
患者躺在床上昏睡,頭顱被腫瘤壓迫的有些變形,后來得知他腦子里已經(jīng)長滿了瘤子。但看得出來身材高大,是個很帥的小伙子,他已經(jīng)喪失了語言功能,只能通過眼睛來交流。飯食也是流食,沒有吞咽功能,用管子打進去。父親很想讓兒子跟我們“聊聊天”,其實不是真正意義的聊天,只是聽我們說說話。父親揉揉兒子的耳朵想讓他醒過來,但他睜一下眼睛就又閉上了。
患者的父親告訴我們,兒子2013年26歲時就發(fā)現(xiàn)了膠質瘤,在天壇醫(yī)院做了手術,但只好了一段時間又再次復發(fā),不停的放化療。父親還從包里取出了兒子被切除的腦蓋骨給我們看。攀談中得知,兒子特別熱愛生活,生病之前在泰國教漢語,英語特別好,在泰國考上了當?shù)刈詈玫拇髮W——朱拉隆宮大學。他經(jīng)常帶著父母到世界各地旅游,自己做攻略,回來做相冊。父親自豪的拿出了兒子做的兩本相冊,是去希臘和英國兩個國家時拍的。美麗的景色,幸福的一家三口,彼時高大帥氣的患者。
通過父親的講述,我們同樣看到了兒子的堅強樂觀。患了腦瘤做完手術后,只要身體允許,他仍然會帶著父母去旅行,還為此專門找了旅行社的工作。在他認為可能有限的時間里,繼續(xù)著他熱愛的生活方式。最后一次他已經(jīng)訂好了所有的行程,但再一次病倒,父親只好拿著他的手機一點點修改行程。
在我們已經(jīng)結束了所有的陪伴,正在進行總結時,護士找到了我們,說帥小伙兒醒了,父親希望我們能再回去和他聊一聊。他躺在床上,睜著大大的眼睛,眼睛很清澈,黑白分明。我和韓寧老師坐在了床旁邊的椅子上。我輕輕地跟他介紹了我們,告訴他我們知道了他的很多故事,我們很佩服他,讓他加油……
他目不轉睛的看著我,我確信他聽得懂我所說的,那個時候我覺得他的眼睛好熟悉,好像不是第一次見到,而是久別重逢。他的身體雖然挪動很艱難,還是抬起手想拿頭邊的小抱枕,我不知道那個抱枕對他意味著什么,幫他拿到手里,他有些激動似的,手緊緊抓著抱枕,繼續(xù)認真的睜著大眼睛,聽我們說話。
這真是我有生以來進行的最特別的一次談話,這是語言與眼神的交流,這是心與心的對話。。
今天關懷的第二位新病人是一位很有風度的爺爺。我們敲門進去時,他正坐在椅子上輸液??吹轿覀冞M去時,他竟然掙扎著要站起來。我們趕緊請他坐回去。爺爺是云南人,帶著濃濃的鄉(xiāng)音。爺爺說話的聲音很溫和,慢慢給我們講著他的故事。他告訴我們他年輕時給國家領導人當過警衛(wèi),后來一直在大學做管理。“爺爺多大年齡啦?”“82歲”。爺爺回答?!八?8歲?!弊谝贿叺呐畠夯卮?。爺爺固執(zhí)的說自己82歲。也許他并不需要記住自己的年齡,他只想記住那些讓他回憶起來感覺快樂和光榮的過往,并分享給我們聽。

總結時,許老師說,不是我們在陪伴病人,而是病人在陪伴我們。每一次都很期待,每一次回去心里都暖暖的,好幾天,好像充滿了電。我們每個人也從感念別人的恩德中給自己前行的動力。
安寧療護病房,這里有衰老、疾病、死亡,在每一次的陪伴中,我們用心體會著這些看似不尋常的生離死別背后的片刻寧靜,及在這條緩緩流動的寧靜中,點滴的溫暖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