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參加大運河心棧的奉粥,經(jīng)常聽志愿者老師們說哪個老師和哪個老師早上四點多、五點多就到心棧熬粥了,非常的辛苦,然后大家也都很感恩他。熬粥需要付出的時間比較多,也比較辛苦,但卻充滿了歷練與考驗,這正是我所想要的。但是,我睡眠不好,也是一個起床困難戶,能不能去心棧熬粥,我對自己還挺沒有信心的。
陳老師是周三的負責人,周一就發(fā)微信給我,希望我去參加周三早上的熬粥,我滿心歡喜的答應了。到了周二,陳老師又提醒了我一次,我很感恩陳老師的惦記。周二晚上我提醒自己一定要早早起床,不能耽誤熬粥。周三早上我竟然不到四點就醒了,打開手機,沒有特別的留言信息,刷一下朋友圈,發(fā)現(xiàn)陳老師已經(jīng)在發(fā)朋友圈了,我還沒來得及看發(fā)的是什么內(nèi)容,就趕緊點贊了,陳老師發(fā)現(xiàn)后就用微信告訴我,不用來那么早,五點二十能到就可以。等我到了熬粥的地點,發(fā)現(xiàn)陳老師和夏老師已經(jīng)都開始了,我還是遲到了。夏老師今年七十歲了,還能這么早,這么辛苦的來熬粥,著實讓晚輩敬佩。
熬粥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簡單,米和水的比例要把握好,火候要把握好,一開始為了防止粘鍋,還要不停的用勺子順時針攪動,并不像我在家里用電高壓鍋熬粥那般。而且各種心棧物資的清點、準備、裝車,都得很細心、很有規(guī)律的。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和我的愛人,每一件家務的完成都凝聚著她們的愛與付出。
粥車司機第一次
粥車沒有電瓶,需要一個人坐上去把著方向,后面兩個人推著,在兩名老師的堅持下,我榮幸成為了今天的“粥車司機”,陳老師、夏老師充當“發(fā)動機”,我們就這樣駕駛著大運河心棧的“諾亞方舟”,滿載著愛心與善心,乘風破浪,一路向前!
快樂永久
今天來參加奉粥的志愿者老師很多,大家很準時,也很熱情,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每個人的眼睛里都流露著愛的光芒,把陰天和霧霾都給壓制下去了。更開心的是,今天有新志愿者老師加入,而且是一名72歲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