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周日)早上到達(dá)黑石頭村公交站時,我還沒有弄明白具體參加仁愛救援的什么活動。周五夜半,微信有提示音,正要休息的我打開微信,是梅子老師急切的聲音,問周日是否有時間拍照?她參加仁愛的項目很多,很擔(dān)心她夜半還在外面參加活動籌備沒有到家,馬上答應(yīng)了。幾分鐘后進了一個“422保障賽文宣群”,看到好幾個熟悉的名字;幾分鐘后,又進入“一組景區(qū)外崗群”,又看見熟悉的名字,好親切,問明文宣要求和組內(nèi)要求,就開始期盼見面。
最先認(rèn)識本組的劉鳳翔老師,我們在地鐵口見面后一同趕往黑石頭村公交站。劉姐告訴我,她是第一次參加仁愛救援活動,但是聽到她的娓娓訴說,我知道她在北京市的公益組織里已經(jīng)是“老字號”,而且她特別親切開朗謙虛,讓我不由心生敬意。
大家在細(xì)雨中相見,熟悉的面孔比想象中還要多,原來鬧姐也在這里等候我,一下子就沒有陌生違和感。我們在組長田光老師的指揮下,點名登記、物資發(fā)配、能量補充、布崗宣導(dǎo),最先出發(fā)到達(dá)指定地點。我們組負(fù)責(zé)保障在景區(qū)外補給點附近的一段山路,一天一夜的春雨滋潤了鮮花河流,也把這條崎嶇的山路滋潤得松軟泥濘,好幾處坡度較大,踩在路上就是一腳泥,踩在石板上就打滑,窄窄的小路,有的地方只能一個人側(cè)身經(jīng)過,一路田光老師布崗,叮嚀,一直和運動員們相遇,我們立即投入了助威護持中。
最先遇到的是上山方向參加50公里比賽的運動員,他們凌晨3點披著星光開始行走,到我們這里時大概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有些疲憊,聽到我們熱情的問候和關(guān)照很開心。一小時后,下山方向,五公里社區(qū)健跑隊走來,這支隊伍里有很多老人和孩子,我們重要的是保障他們的安全。緊接著是21公里半馬拉松賽運動員的沖刺階段,他們疾跑而下。三支隊伍相遇在窄窄的小道上,我們必須保障每一名經(jīng)過這里運動員的安全,我們不斷提醒注意腳下,三隊相遇,注意禮讓,為了緩解他們的疲憊,紛紛鼓勵大家互相加油。頓時,只要相遇,就是一片祝福。
李禮老師熱情、幽默、響亮的聲音穿過山林,她的聲音太有感染力了,大家對她都贊不絕口。一個運動員爬上來,說:仙女般的聲音,以為遇到仙女了!爬山也有勁了,也不累了。一個運動員聽說我們是仁愛救援,說小腿抽筋了,李禮老師立即上前幫助按摩捶打小腿,并且不斷鼓勵安慰,很快這個運動員疼痛得到緩解又追趕隊伍去了。李禮老師一直不停的高聲助威,聲音很快嘶啞,即使這樣她唯一解渴的一顆桔子也送給了不相識的運動員。
崔強和王起生老師所處的位置好多次都是三隊相逢在一起,他們站在高處,及時疏導(dǎo),一直不斷地提醒大家注意腳下,注意禮讓,親切的語音就是力量。
張艷霞老師頂著蒙蒙細(xì)雨一直高歌,為運動員鼓掌加油,運動員在很遠(yuǎn)處就聽到她在那里唱歌,奔赴——經(jīng)過——跑向目的地。
張彥芝老師,她在護持時發(fā)現(xiàn)運動員手中的空瓶垃圾無處扔,于是收集了一大袋子垃圾, 在4.22.世界地球日交出一份合格的環(huán)保答卷。
田光老師布崗之后,反反復(fù)復(fù)幾次上山、下山,路況了如指掌——哪里是坑,哪里難爬,還要和上位及時聯(lián)系溝通,指揮完成收隊任務(wù),他的疲勞可想而知。
我們護持的一段小路,樹上系著一條條鮮亮的經(jīng)幡,清風(fēng)吹佛著經(jīng)幡,美好的祝愿在山里飄揚,吉祥在林中散播。讓風(fēng),幫我,為每一位在這里相遇的人,不停的祈禱和祝福!
收隊來到終點集合,我終于知道這次整個保障活動的主題:北京西山香巴拉山地半程馬拉松、21公里半程馬拉松賽、石景山陽春社區(qū)體育節(jié)啟動儀式暨迎春祈福以及社區(qū)的徒步越野賽的安全保障任務(wù),看到許多熟悉的面龐,我這一刻覺得溫暖溫馨??粗蕫劬仍年爢T們各個神采飛揚、氣宇不凡,跟著大家勝利圓滿地完成這次任務(wù),我也充滿驕傲!
第一次參加仁愛救援隊的晉級轉(zhuǎn)正儀式,備受感動和鼓舞。我們組就有四名隊員接受轉(zhuǎn)正,我為他們驕傲!神圣的仁愛救援隊,正像隊員李禮說的——整齊莊嚴(yán)的隊服代表著榮譽、使命和責(zé)任!帽徽代表著需要我們?nèi)椭仍娜嗣竦睦娓哂谝磺校〖缁ù砑缟峡钢呢?zé)任重?fù)?dān)!
雖然只是幾個小時的接觸,也可能我們之間還可能未來得及說上幾句話,彼此的心就是那樣貼近,那么理解!泥濘的路,紛飛的雨,冰冷的天都沒有阻擋我們相遇,這是神奇的愛的力量!雖然是第一次相遇,可是他們熱情友愛、堅強、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感染了我,仁愛一家親!
供稿:仁愛救援隊
文字:陶友琴
圖片:陶友琴王義榮
視頻:陶友琴
美 編:曾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