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 | 愿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束迎春花
2018-03-13 仁愛慈善
2018,無雪的北京似乎更加寒冷,1月27日、28日,去密云助學的周末又是北京最冷的幾天。參加助學的志愿者們和我一樣,放不下心里的孩子,所以嚴寒酷暑又能奈我何?
這是第三次去看我的孩子們。有一個父母雙亡的大孩子已經(jīng)上了高職并找到兼職工作,上一次電話里就跟我說,阿姨,我能獨立了,把錢給別的孩子吧……這個陽光樂觀、自強自立的男孩子,讓我很欣慰,也讓我這個依賴性極強的阿姨常常感到慚愧。
慚愧,是在助學中常常升起的感受。助學越久,越感覺自己才是那個受益獲助的人。那些殘缺貧窮的家庭,并非我們想象中的悲觀和絕望。不幸和痛苦都曾經(jīng)歷過,也都掙扎過來了,這些家庭教會我一句話:生活沒有過不去的坎。
第一次去密云助學時遇到這樣一個家庭:那是一對被拋棄的母女,母親患重病,姥姥、姥爺用微薄的補助維持生活。然而到家里走訪時,我看到的卻是干凈整潔的屋子和滿屋子的花,尤其是一蓬高高的迎春花,寒冬中花枝怒放,這冬天里的生機如同這家人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忍不住拍了好多照片。姥姥看到我如此喜歡花兒,說:“我給你壓一枝,明年來你拿走?!蔽艺f:“好的,我一定會再來!”回到家,我開始認真地學習養(yǎng)花,我的家因此而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有生機。
也是為了這句承諾,我第三次來到這里。孩子的媽媽雖然身患重病,但在孩子面前從來沒有表露出任何對生活的抱怨,而是充滿了感恩。說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保障制度越來越好、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生活也會越來越好的。每一次我都能感受到這家人的堅強和樂觀。這個十四歲的女孩兒,有著幾分羞澀和靦腆,話不多但一直在笑,那笑顏如同滿屋綻放的鮮花一般。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姥姥說:“等等,去年給你壓的迎春花枝已經(jīng)長高了,等我給你挖出來拿回去栽上……
老人彎腰去挖花枝的那一刻,我使勁兒忍著才沒讓眼淚掉下來。 姥姥當初說的那句話我并沒有往心里去,但是我們彼此都信守了諾言。我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心里的情感,說不清到底是誰幫助了誰,或者是我們彼此相幫。
記得幾年前,在西山的佛牙舍利塔旁,朋友問,什么樣的人會走你們這條路?一下子問住了我。幾年后的我依然無法回答。如果一定要我的答案,那或許就是在看似幸福美滿的海面下,我能感到痛苦的暗流洶涌,所謂的幸福是如此短暫而危脆,而痛苦卻是如此綿長而無可逃避。當我們用無私的心去利益他人的時候,心才能夠打開,才能夠感受到花兒的美麗和陽光的燦爛,才能夠感受到愛和溫暖。我們也因此而變得堅強和無畏。
如果有愿力,苦就不再是苦,而是生命的莊嚴!愿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束迎春花!
2018年3月1日 寫于醫(yī)院病房中
文:密云助學 張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