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jié),是天下億萬母親的節(jié)日。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在這里,我們無以為報,只能讓仁愛慈善的志愿者們,用筆寫一下對母親的感受。
在我的思想中,母親的偉大不能用文字來形容、來記錄、來贊揚,那都有些蒼白無力,最好的,就是打一盆洗腳水,給她們泡泡腳,當然,也可以揉揉肩,可以一起和媽媽讀一段書,看一段有趣的電視,甚至出去走走……
愛,就是在無言中,就是在行動中。
無數(shù)的母親用慈悲的胸懷,去接納感染著這個世界,也讓每一個人內(nèi)心多了美好,少了痛苦……
在這里,把仁愛慈善志愿者寫給母親的文章刊登出來,向天下母親道一聲:您們辛苦了。
母親已逾古稀,昔日的青絲已變成銀灰色,皮膚上都是黑褐色的斑點,疙疙瘩瘩。讀書時,要把老花鏡架在鼻梁上,走路也明顯慢了下來,沒有了往日的矯健。
前幾天,母親出了個大事。
一個人在海南生活的母親,吃了點百香果,突然食物過敏了,用她后來的描述,“眼睛開始麻木發(fā)癢,渾身盜汗、無力,蜷縮在角落里,不斷抽泣”。幸好我妹妹還比較細心,那天給她打電話,很長時間沒有人接,預(yù)感到“要出大事”,就給同小區(qū)的一位叔叔打電話。叔叔很長時間才敲開門,給母親吞下了幾粒硝酸甘油,母親的臉色這才稍微緩過來一些。
母親后來說,她聽到敲門聲,就是沒有力氣起來。最后,是一點一點爬著去打開門的。
第二天,我哥哥就從呼和浩特飛回家,照顧了母親幾天,把她接到了北京。
前幾年,我在海南,母親陪我們爬南國夏宮,山不高,坡也不陡。走到半山腰,母親突然臉色大變,嘴唇泛紫,身上開始出汗,她蜷縮在一個涼亭的一角,仿佛這個世界與她無關(guān)。
幸好在路上遇到一個老友,隨身帶著救心丸,給母親吃了幾粒。我趕忙撥打120電話,隨后背起母親,一步一挪地到了山下。
救護車來后,把母親送到醫(yī)院。漸漸蘇醒的她說的第一句話是:回家后不要告訴你爸,省得他擔(dān)心。
母親是個堅強的人。
年輕時,她是自行車運動員,曾經(jīng)代表內(nèi)蒙古參加過全國第一屆運動會,還見到了毛主席。不過,她也曾陰溝里翻船。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住在平房,房前是一個臭水溝,深度有一米。有一天,母親渾身上下滴著臭水,推著滿是污垢已經(jīng)變形的自行車進了家。父親問起緣由,母親滿眼淚花,說是自己騎到溝里了。父親幽默地說:你這是給自行車運動員丟人呢。自行車是家里唯一的大件,是父母結(jié)婚時舉債兩百多塊錢買的六十年代最牛的“錳鋼大鏈盒”,這么一摔,也大傷元氣。
母親是個有“頑強革命品格”的人。她隨兄長從河北來到內(nèi)蒙古包頭市,讀書時念的師范,工作后,先是當播音員,后來到了內(nèi)蒙古婦聯(lián)從事婦女兒童保護工作。盡管當時工作任務(wù)繁重,但她硬是在百忙之中,讀完了****大學(xué),學(xué)的還是法律。最后,還做了個小領(lǐng)導(dǎo),也算是人生圓滿。
頑強的革命品格還體現(xiàn)在把我父親拿下這段故事上。那個時候,我父親做老師,正經(jīng)歷一段失戀。母親是他的學(xué)生,看著父親如此糾結(jié)實在不忍心,于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向他打開了愛的心扉。父親那個時候是很優(yōu)秀的人,當團委書記,會彈鋼琴拉二胡,還會作曲寫詩,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講,很“拉風(fēng)”。母親是父親眾多粉絲中的一個,也是最終得逞的一個。
在我的記憶中,似乎和母親有許多“梁子”,五歲那一年,被母親打得“滿地找牙”,在炕上號喪般哭著跑著,母親直到把父親吹的一只竹簫打成竹條才罷手。從那天起,我就開始了失智的人生,對這個世界充滿不信任感和反叛。
另一個記憶猶新的事兒是,有一次父母都下鄉(xiāng)出差了,一走半個月。我們?nèi)齻€兄妹像流浪狗一樣,朝不保夕,吃吃不上,喝喝不上。那天,我挎著書包上學(xué),路上碰到下鄉(xiāng)回來的母親,眼淚立刻流了下來。
有母親在,就有一頓飽飯。有母親在,就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