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仁愛莆田仁愛啟明書院在和成天下國學班舉辦“家長情緒管理”公益分享課,再次邀請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林敏博士教大家如何學會聆聽孩子的聲音。


書院志愿者林博士通過身邊的多個案例總結:絕大多數(shù)青春期出現(xiàn)叛逆的孩子,很大的問題出現(xiàn)在他的父母身上,父母在教養(yǎng)的過程中要么是缺少了關懷,早期特別嚴厲,要么就是比較的縱容、溺愛,各種不同的問題都會導致孩子在青春期出現(xiàn)叛逆。 

 
結合日常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林博士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學會聆聽你的孩子。要做到聆聽你的孩子,首先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點,我們要做到怎么樣的心態(tài),然后才能很開放的去聆聽孩子;

第二點,我們要怎么樣幫助孩子,讓他們說出內心的話,應該如何更好地聽孩子想要講的話。


首先,我們要有怎么樣的基本心態(tài)呢?當前中國很多家長在育兒上心態(tài)或目標上都有很大的偏差,家長在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希望自己的孩子很棒,很出色。當然,這個出色和棒本身沒有什么錯,但是更多時候這個出色和棒帶來更多的是功利性、攀比性,很多家長喜歡“秀”,各年齡段的家長都存在此類問題,小時候比成績,大一些的時候比在哪里上大學,后面比工作,收入怎么樣,諸如此類,總體的氛圍很不好。一旦在這樣的氛圍或者目標導向下去培養(yǎng)孩子,帶有功利性,帶有炫耀性,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在這種的情感主導下,在這種目標導向下,家長就沒法很好的去觀察孩子的內心狀態(tài),去聆聽孩子的內心聲音,就導致孩子有很大的壓力,不被理解。


我們要很好的去感受孩子的需求,去聆聽孩子的聲音,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目標設置要明確。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基本應該做的是什么呢?讓孩子得到應有的照料,健康的成長,盡可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把孩子本身具有的一些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讓他能更加圓滿地全方位成長;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具備感受幸福的能力。這個是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的時候,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目標導向。


說到傾聽,除了心態(tài)之外,林博士還和大家分享了具體的方法技巧。主要分享三點:

第一點,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學會去表達自己;

第二點,我們要更好地和孩子探討和情緒有關的東西;

第三點,就是家長要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去感受你的情緒。

第一點,給孩子做示范,如何做呢?譬如說,作為家長,我們要具備同理心,簡而言之: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感受別人的感受,通俗點說就是換位思考,給孩子樹立榜樣就是培養(yǎng)孩子建立換位思考的能力。

第二點,我們要做地更加深入一些,想讓孩子和我們多說心里話,多傾訴,我們就可以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探討,多聊一聊和情緒有關的事情。

第三點,我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表達和探討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知道父母現(xiàn)在有什么樣的情緒,同時讓孩子能夠體會、感受到我們的情緒。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緒,這時候孩子才能夠知道你的感受,他也需要去感受和體諒你的感受。這樣就能促進親子之間更加流暢、更加深入的情感交流,家長也就更能探及到他內心的狀態(tài)。

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通過不斷的自我成長和學習,成為一個合格的、優(yōu)秀的家長,通過我們自己成長,讓我們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