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前夕,山西地區(qū)仁愛啟明書院志愿者張志瑞老師早早就去了超市,他要給老人挑選糯米,那種圓頭的,煮熟后口感軟滑的。

啟明書院志愿者包粽子時,張志瑞老師一再囑咐,棗核去掉,老人沒牙,怕咬到或囫圇吞咽。粽子蒸煮時間一定要長,糯米難消化,老人胃口弱……


粽子飄著香味出鍋了。志愿者把粽子一袋袋分裝好,趕緊送去光榮院。我們一定要老人吃到熱乎的、香味濃濃的粽子。


光榮院位居和順縣城西側(cè),下午太陽不是太毒,老人們都在院子里拉家常。


當(dāng)我們的車子駛進(jìn)大門,老人們熱情的圍聚過來,“我們就說,小張該來了。”


老人高興的和志愿者攀談,張志瑞老師借著空隙到每個老人的宿舍查看了衛(wèi)生。夏天馬上就到了,如果衛(wèi)生跟不上,屋子里會有味。



“沒有放蜜棗你們的粽子也是甜的?!薄昂⒆樱銈円渤??!崩先藗儫崆榈恼泻糁?/font>


老人們圍著志愿者們,有說不完的話。這個老人上衣兜里飄出的頭繩引起了張志瑞的注意。那種繩子是我們當(dāng)?shù)氐牧?xí)俗,端午節(jié)給孩子系手腕上,寓意健康。

我們離開老人后,在回去的車上張志瑞老師很自責(zé),為啥沒想到老人也和小孩一樣,怎么就忘了買那種繩。

我們知道,他們盼的不是粽子,
是我們志愿者的親情;
我們也知道,作為志愿者,
我們不僅送溫暖,更需要送快樂。
愿我們的仁愛精神永存,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