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yù)報的雨如期而至。雨霧中的山層疊有致,綿延起伏。
我,不知道,山的后面有些什么?
我想,我其實一直生活在山谷里。那座叫做“我”的山谷。
我不知道山后面有著怎樣的世界,人們善良或者卑微,富庶或者貧困,健康與否,能不能吃飽和穿暖。
于是,這些年,跟隨著仁愛的腳步我慢慢地跨越了一座山又一座山。在山的后面,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世界和人們。
7月7日,千家愛志愿者跨過高山來到山西,與那些孤兒們一起快樂著。
馨如與法柱 聚散兩依依
回程了,從應(yīng)縣接回來的一歲左右的小女孩兒躺在我的手臂上睡著了。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馨如。
她睡得很安穩(wěn),呼吸均勻。我坐在單排座一邊,努力把雙腿靠向過道,怕車子顛簸時碰到她的小腦袋,并把她的另一只小手輕輕地從旁邊拉了上來。我看看她,看看車窗外,再看看她。
她長長的睫毛上還有些濕,那來自不熟悉的環(huán)境和不熟悉的人讓她心里產(chǎn)生不安。令我心疼的是,當她不安地哭泣時,嘴里努力喊出來的竟是“奶奶、奶奶”,而不是“媽媽”。
小馨如來自山西應(yīng)縣的隨來圓孤兒院,那里三位負責人照顧著孤兒院里的二十多個孩子。偶爾,會有一些上年紀的老人過來幫忙。所以,小馨如學會的第一個詞是“奶奶”。
跟我之前在小嬰兒之家陪伴過的唇腭裂孩子相比,馨如的病情似乎輕得多,不需要花費很多就可以治好的,以我這個外行人看,甚至覺得手術(shù)一次就可以了,都不需要二次、三次。雖然幼小的她被遺棄了,但她幸運地遇到了孤兒院的負責人,幸運地遇到了仁愛!
回想起下午我們抵達孤兒院的時候,遠遠地看見孤兒院的負責人早已等候在了門口。從他們泛白的衣衫上,不難看出孤兒院經(jīng)濟狀況的窘迫,但這卻絲毫掩飾不住他們面容中的慈悲與和善。還有山西大同的十七位穿著黃馬甲的仁愛志愿者也已經(jīng)早就到達了。
法柱,是仁愛千家愛上次接走的孩子,已經(jīng)完成治療,這一次我們把他護送回來,再接走小馨如。他們都患有先天性唇腭裂。
二十幾個孩子看到被送回來的法柱一齊圍攏過來,不知道法柱是沒有適應(yīng)好這份歡迎的熱情,還是留戀這些天來的種種寵愛,小小的他坐在大孩子幫他安置的小椅子上淚眼婆娑。
那個大男孩把志愿者們送給他們的小零食分成小塊兒放在法柱的嘴里,怕他剛剛手術(shù)愈合的嘴唇不適應(yīng)大塊兒食物,不時用手環(huán)著法柱的脖子,其他小些的孩子們不時撫摸一下法柱的頭發(fā)或肩膀。我問他們,你們想法柱嗎?都大聲說:想!
他們親昵的叫法柱“面面”。我問為什么,他們說,因為法柱說話慢慢悠悠的,就叫“面面”了。他們問我面面鼻子里面是什么。我告訴他們是鼻塞。鼻塞負責把鼻孔撐起來,這樣堅持下去就不會塌陷了。我告訴他們,不要碰法柱的鼻子,又叮囑那個大哥哥讓他照顧好法柱,特別是他的鼻子不能讓其他小朋友碰到!
行程緊湊,我沒有時間問問孤兒院的緣起。不過我想,孩子們能相聚在這里,彼此之間一定有著不解的緣分。他們雖然沒有血緣,但卻是最親的兄弟姐妹,互相關(guān)愛,互相取暖。這份感情,在這些年幼孩子們的心里深廣無邊,無可取代。
孩子們除了歡迎法柱外,一直在院子里奔跑、嬉戲著。我拉著一個梳著童花頭的小姑娘跳舞,白色的小紗裙隨著她轉(zhuǎn)動的小小的身體舞動著,舞動著?,F(xiàn)在想起來,她甜美燦爛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
孩子們樂觀開朗,活潑可愛,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健康的心智,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撫孤十七載 勝似父母情
與仁愛千家愛大同的十七位老師在應(yīng)縣會合后,他們定要盡地主之誼,邀請遠道而來的我們嘗嘗正宗的山西料理??吹饺蕫埸S馬甲的親切,讓我們這些從未謀面過的仁愛家人無拘無束,歡樂暢談并快樂光盤!
午餐后,大家一起趕往山陰縣的另外一家孤兒院。它距離應(yīng)縣七八十公里。這一次是仁愛與之的第一次接觸。
原打算帶回三個孩子進行救治的我們,卻空手而歸……原因很簡單,不為其他,只因為這家孤兒院的負責人對孩子們的愛勝過了父母的愛。懷有如此深厚感情的他們怎么舍得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一群并不熟悉的陌生人帶走呢?!
即使這些陌生人出具了仁愛基金會的相關(guān)證明,即使這些陌生人給他們看了應(yīng)縣接受過救治的小朋友照片,即使這些陌生人里面有著很多操著山西口音的老鄉(xiāng),即使這些陌生人帶來了奶粉、尿不濕、書包、食品等很多、很多的物資,他們也不會輕易把孩子托付出去!這是天下父母的心!而他們,愛孩子的心,卻又勝過了父母!
這里說是孤兒院,其實有些勉強。既沒有掛牌,也沒有任何標識,它只是一幢普通樓房的一層,前后一共七八個房間。兩個窄窄過道、滿鋪土炕的房間給小一點兒的孩子住,一個擺放著高低床的房間給大孩子們住,四十一個孩子就擠在這三間房里!
接待室隔壁第一間,土炕靠窗,紅色的窗簾半掩著。土炕與門之間留有窄小的空隙,便于上下。門的一側(cè)上方掛著一面電視,里面孩子們對來訪的陌生人并沒有太大興趣,還是電視更吸引人。他們有的趴著,有的躺著,更多的則是坐在炕沿邊兒,晃動著小腿,努力仰著脖子??谎仉x裝電視的墻壁,距離不過幾十公分,估計怕孩子們碰到,所以裝得很高。孩子們不把頭仰起一定程度是看不到的!除了幫我們搬物資的幾個六七歲的孩子,這里的大部分孩子都在這兒了。
另一個房間里,一個仰臥著的孩子,大熱天里身上還蓋了一個毯子,另一個孩子俯臥在那里動不了,不知道是什么情況,我沒有足夠的勇氣走近去看。
第三個高低床的房間,許久沒有清洗的花床單透著灰黑的顏色。
這些房間雖然開著門窗,卻也還是飄出些異味兒來。
如果說應(yīng)縣的孤兒院是九十年代的生活水平,那么,山陰這家,還沒有達到八十年代!
我搬完愛心物資走到屋門口,被一個小女孩拉住了手。她一、兩歲的樣子,還不會說話。我本想先進到里面看看,卻被她小小的手緊緊地拉著走向了外面。我乖乖地跟在她的旁邊,來到院子里,她帶我繞著院子里的一輛白色小轎車,走到駕駛室的門邊,用小手示意我開門,我說沒有鑰匙,她就懂事兒地領(lǐng)著我離開了。再走回門口,我把她抱了起來,她用左邊的小手環(huán)住我的脖子,粉嫩的小臉蛋兒上還粘著一小塊兒西瓜瓤,灰藍色的小裙子也有些臟了。
我抱著她,看過一個一個的孩子們的房間,并在廚房有幸見到了這里的女主人,一位和善的中年婦人!問到孤兒院維持多久了,她說,從第一個孩子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七年了,那個最大的孩子已經(jīng)在上高中了,全部加起來,這里一共四十一個孩子!她還說,前段時間自己病了,這幾天剛剛好些了,所以沒能弄好衛(wèi)生,這么多孩子,煮飯、洗衣,還有些小的,要喂奶粉和喂飯……都是附近的鄰居們在幫襯著。從她的介紹中,我知道了,懷里的這個小女孩兒身體右側(cè)不太靈活,因為出生時壓迫神經(jīng)了……
臨別時,我碰到了正出來送行的男主人,他和女主人是夫妻,共同守護著這里的孩子們。他個子不高,黑瘦的面龐,笑容可掬。
離開山陰,大家心里都或多或少有些遺憾!這些孩子中,患有先天性唇腭裂的有好幾個。據(jù)了解,患有唇腭裂的孩子越早治療越好,不僅承受的痛苦少,而且恢復(fù)得也會更好些!王琳老師安慰著大家:慢慢來,多來幾次他們就信得過我們了!
孩子們需要的,只是土炕上容納他們小小身體的一小塊兒!一個呵護著他們不會隨便被陌生人帶走的家!與這家孤兒院的男女主人相比,我慚愧無比。仔細想想,我為這些孩子做了什么呢!我不過是一時興起以“高尚”之名來參加活動,來抱抱穿著臟裙、臉上粘著西瓜瓤的她,在抱著她時,不怕她的小手環(huán)住我的脖頸時會留有污漬,不怕她的小臉碰到我的臉上,而在結(jié)束志愿活動回家后,我會從里到外通通洗個徹底……而他們,用十七年的光陰在書寫一個大大的“愛”!看看他們,我,似乎還可以以“高尚”之名,再多做點兒什么!
張強老師分享
這次山西之行,除了感動,還是感動。無論是志愿者老師們充滿愛心的付出、孤兒院的孩子們感恩之情、還是和山西志愿者的會師,都讓我特別感動。
帶著法柱回到隨來圓孤兒院,孩子們一擁而上把他圍了起來,有的拉手、有的摸頭,雖然缺少了父母的關(guān)愛,但他還有一個愛他的孤兒院負責人和這幫兄弟姐妹。孤兒院的負責人面容依舊慈祥、目光依舊柔和,還是那件洗得發(fā)白的衣服。這次我們又要帶著小馨茹回北京看病了啦,希望她快快好起來。
在去第二家孤兒院的時候,孩子們跑出來拍著手大喊著“歡迎”,從我們身邊跑來跑去,讓我想起小時候,家里來客人了,我也和他們一樣。這個孤兒院的孩子也不少,其中唇腭裂的孩子很多,真的想把他們都帶走去治療。走進其中一個房間,孩子們看到我,好多都伸出雙臂,讓我抱,我都不知道抱哪個好了。遺憾的是,這里的院長不讓我們把孩子帶走接受治療,可能他有他的原因。當時我們,如同第一次去奉粥、被人拒絕了的那種心情,也許我們做得還不夠好吧,還不足以打動他。迎著瓢潑大雨,我們回到了北京,把馨茹送到小花關(guān)愛已經(jīng)凌晨一點了。
林海老師把我們都平安地送到了家,我的內(nèi)心特別感動,感覺他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
德不孤,必有鄰。每個老師的善心善愿讓我們走在一起,我也要為這個大愛的團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金乘玉老師分享
我們安全地把小法柱護送回山西應(yīng)縣了。
到了孤兒院之后,小伙伴們馬上圍上小法柱關(guān)心地查看小法柱的術(shù)后情況,問他疼不疼,熱情地擁抱他,歡迎他回家。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之后,與小法柱含淚告別,接馨茹回京治療,祈禱手術(shù)成功……
做慈善、做志愿者是對自己最大的心靈上的教育。看到這些孩子們,積極、陽光,開心地笑著、玩耍著,我們還有什么資格抱怨生活?
感恩山西千家愛的志愿者們一路相伴!
千家愛,讓愛傳遞。有你!有我!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