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霞老師首次參與奉粥活動,今天就早起熬粥。奉粥結(jié)束,周老師即匆匆而去,如一陣風(fēng)吹過,留下溫煦的氣息。
 
“早上好!請喝一杯愛心粥,祝您一天好心情!祝您吉祥如意!”
 
“我還想要幾杯,我老伴得了癌癥,什么都不想吃,就喜歡喝你們熬的粥?!?/div>
 
“可以的,感恩你們能喜歡愛心粥,請把這份愛帶給您老伴兒,把愛帶到家庭中、生活中?!?/div>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清晨的街頭仁愛志愿者堅持奉粥。
 
“您好!好久沒看到您接粥?” 
 
“我老伴已經(jīng)去世了,再也不需要了。你們不拿一分錢,把粥留給更需要的人吧?!?/div>
 ……

這件事情感動了我,以后不管別人接幾杯粥我都奉,奉粥、接粥的都是家人。
                                  ——楊銘輝老師
 
以前在奉粥的時候,看到別人拿好幾杯,心里會有情緒,現(xiàn)在沒有了。
——徐娜老師

今天是我主動承擔(dān)做日志,此刻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心中滿滿的愧疚,心情也很沉重。

紅英老師常常教導(dǎo)我們要去關(guān)注一杯粥背后的故事,可我成了眼睛的奴隸,被事情的表象困住了,靜不下心、也拒絕去好好了解他人。確實(shí)那么幾個人每天領(lǐng)好幾杯粥,言語上我不會說什么,心中卻泛起不屑之心。

從同感心出發(fā),利益別人,方便別人。我們每天都在朗讀這些文字,卻很難真正用心去做。我們口口聲聲說:奉粥、接粥都是家人,如果真的把接粥看作家人,就不會情緒起伏了。

如果不是真心喜歡喝,如果不是真需要,有幾人愿意每天7點(diǎn)不到就排隊。我們想做慈善,想幫助更多的人,不是想幫就能幫。和我們這么近的人為什么領(lǐng)幾杯粥,我們都不了解。離我們很遠(yuǎn)的人怎么去了解?一個人您不了解,怎么可能給到ta真正需要的。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原來一切的境界都是幫助我認(rèn)識錯誤,改正錯誤。感恩心棧幫助我成長!
——熊晨芳老師
 
懷揣感恩之心,才能感受生命的珍貴;
懷揣感恩之心,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懷揣感恩之心,才能內(nèi)心充滿了力量;
懷揣感恩之心,內(nèi)心才能清涼快樂;
懷揣感恩之心,才能對未來充滿信心。
 
日志|熊晨芳
文宣|肖愛武
攝影|李英
編輯|楊京華
校對|千里芳草
美編|法丹

加入仁愛
成為志愿 者
報名申請
我有愛心
幫助別人
我要捐贈
下載慈善APP,你將獲得
最新活動信息
報名參加活動
發(fā)布求助信息
義工工時記錄
馬上下載,開啟愛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