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孤獨,體會老至
2018年7月28日,一個炎熱的下午,我來到北京松堂醫(yī)院,開始了第一次的志愿者陪伴服務(wù)。我被分配到奶奶們的病房,當(dāng)走入病房那一刻,迎來的是靠窗病床奶奶臉上的笑容,使我惴惴不安的心放下了,這份親切讓我很自然的走向她,她熱情的說:“你們又來了,周末不休息還來看我們,太謝謝了!”聽到這話,想是前面的志愿者們已經(jīng)與老人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基礎(chǔ),使我這后來的志愿者比較容易打開老人的心扉。
第一次參加陪伴服務(wù),沒有經(jīng)驗的我更多的是傾聽。雖然只是短短的1小時,但整個過程是溫暖,快樂的。從老人的敘述中可以了解到,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工作了一輩子,就像我們的父輩,堅毅和執(zhí)著。她身上散發(fā)著對生活的自信和樂觀,還有從容的態(tài)度,這是我們現(xiàn)代的大多數(shù)人身上所沒有的。能夠傾聽她的故事,對自己也是一種鼓勵吧!
第一次的陪伴使我陷入了思考,想了很多過去不曾考慮的事。比如:自己老了會是什么樣?父母會是什么樣?這次陪伴更像是讓我經(jīng)歷了生命老去的一種體驗。未來有一天,當(dāng)我面對這些境況時,是否也能這么樂觀和從容?自己的心理該做什么樣的準(zhǔn)備?
生命與疾病的搏斗場
如果說在松堂醫(yī)院的陪伴面對的是孤獨與寂寞,在協(xié)和醫(yī)院血液科的陪伴則讓我感受到生命的重量。因為在這里的基本都是癌癥患者,病房就是生命與疾病的搏斗場。踏入這里,就不自覺地感到一份緊張、一種壓力。
第一次去血液科病房陪伴時,我發(fā)現(xiàn)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從我們進來開始,他就一直閉著眼,臉上寫著不屑和拒絕,神情頹廢,毫無生氣。一位志愿者主動上前與他交流,得知他是白血病患者。他說自己“不吃東西”,志愿者勸解他還是要試著多吃些才有精神,他流露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表情。細致敏感的志愿者看出了他的懷疑,講了一個老志愿者耿阿姨的故事。耿阿姨患有胃癌,整個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但她堅強、樂觀,與胃癌抗衡了19年。
當(dāng)聽到耿阿姨的故事時,這位病人的眼睛一下子睜大了,聽得很認真,臉上沒有了剛開始那種不屑和頹廢的表情。那一刻的轉(zhuǎn)變,我相信他獲得了信心和希望,這讓我體會到生命關(guān)懷志愿者的價值:真心去對待陪伴的患者,就能夠跟他們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給他們支持和力量。
我的收獲
第一個收獲是:學(xué)會了陪伴家人。尤其是對父母有了更多耐心,會帶著笑去傾聽他們的嘮叨,做一個好聽眾。現(xiàn)在無論多忙,我?guī)缀趺刻於紩透改竿娫挘恐苓€會去父母家1-2次,陪他們吃飯、聽?wèi)?、逛超市?/SPAN>
第二個收獲是:接受了“面對生老病死的啟蒙教育”。多次陪伴病患,讓我對老、病、死有了一份真切的體會,多了一份坦誠和從容。
第三個收獲是:用心靈呵護心靈,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雖然我們只做了一些簡單的事情,陪患者聊聊天、給他們讀讀報,甚至有時只是握住他們的手,但是對于即將離世的人來說,這已是莫大的寬慰。
第四個收獲是:時代的使命感。我漸漸認識到,做生命關(guān)懷的志愿者,不僅是做善事幫助他人,同時也是為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盡一份力量,普及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方式,讓人們學(xué)會面對死亡。
愿更多人加入仁愛生命關(guān)懷部,陪伴被重病折磨的人們,聽他們傾訴,給他們撫慰,握住他們的雙手,給無助的心靈注入勇氣與力量,讓每一個生命有質(zhì)量地活著、有尊嚴地謝幕。
感謝志愿者團隊的前輩們,感謝“仁愛”給我們打造了一個這么好的善行平臺!
張雪梅| 撰稿
淡淡煙| 編輯
知行合一| 校對
于凡容| 美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