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感嘆命運的不公平時,有誰能給一個十五歲男孩解釋清楚什么才叫公平呢?


受助學生小東,從出生那一天起他的故事就帶著憂傷。他不知道自己親生父母遇到了什么事,就這樣輕易的把自己丟棄,自此成為陌路人。剛出生沒多久的小東,被自己的養(yǎng)父母從路邊撿回來,他依稀能夠記起小時候與養(yǎng)父母那些快樂時光。這個男孩曾經給原本就不寬裕的家?guī)韺ξ磥砻篮蒙畹钠诖?/STRONG>


幼年時期父母、爺爺、奶奶對他都是滿滿的愛,然而快樂的時光對于小東來說,總是那么短暫。命運總是給這個孩子意外,小東兩歲時養(yǎng)母因病去世,4歲時疼愛他的奶奶也走了,面對家庭接連遭受打擊,入不敷出的生活讓小東的父親感到沉重的生存壓力。在小東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的養(yǎng)父選擇了離家出走,很多年小東都沒有再見到他。


小東三個姑姑家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都有未成年的孩子需要撫養(yǎng),已無力再撫養(yǎng)一個。年邁的爺爺不愿意讓小東受到委屈,也舍不得與孫子幾年的感情,便獨自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懂事的小東,在學習上從來不讓爺爺操心,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強,其他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耍賴的時候,小東已學會收拾房子、洗衣服、做飯,承擔起照顧自己和爺爺?shù)呢熑巍?/STRONG>


小東在村中上小學的時候,爺爺每月低保勉強維持兩個人溫飽。升入初中的小東需要離開村子到縣城讀書,生活費用從租房、每天的柴米油鹽、到冬天的取暖等等,對于爺孫倆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七十多歲的爺爺,耳聾,身體算不上硬朗。很多的時候,小東對爺爺?shù)恼疹櫢嘁恍?/SPAN>


為了節(jié)省開銷,小東和爺爺選擇租了一間離學校較遠、居住環(huán)境比較差、十幾平米、沒有衛(wèi)生間和廚房的小平房,雖說條件不好,但一年一千多塊錢的房租,是爺孫倆考慮的主要因素。艱苦的生活并沒有打磨掉小東對生活的努力,爺爺并不寬厚的肩膀給他支撐起一個有愛的家。


每天小東需要步行四十分鐘到學校,放學時小東會到市場撿點剩菜或者買點便宜的菜回來。學校的午餐雖說每月只有一百多,為了節(jié)約開支小東都是自己帶飯,借學校午餐改善伙食的機會對這個孩子來說都是奢侈的。


生活的艱難從來沒有讓小東對未來生活失去信心,他明白學習對于自己的重要性,三年來他的學習始終在班里名列前茅。尤其是語文成績特別突出,他喜歡老師對文字的闡釋,上語文課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


小東2016年在縣里上初一時被班主任向張北縣教育局申報為仁愛慈善基金會助學的學生。從此他與仁愛助學結下了緣。

張艷霞老師自2017年開始走訪小東家,時至2019年已經第四次了。她談到2017年第一次走訪的情景,臨近深秋的張北,天氣比北京要冷很多。走進小東家租住的房子,離縣城市區(qū)和學校還是有一段距離,破舊的小院堆滿了房東不用的東西,窄窄的小道通向出租屋,房間不大也就十幾平米,做飯、睡覺都在一間房子里。東北特有的大窗戶反而讓房間更冷,雖然還生著火,但穿著厚外套坐一會仍舊感覺一股涼氣從地上往人身上竄。

張老師記得初見小東時,他的性格比較靦腆,站在房中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么。爺爺身體不太好,耳朵有點背,老人一直念叨對仁愛的感謝和表揚小東的懂事聽話。彼此之間交流的并不多,更多信息的獲取是來自以往老師走訪時的記錄。

張老師環(huán)顧著這個為小東遮風避雨的家,一張床占據(jù)著屋里大半個地方,房門口有個小爐子,生火做飯全靠它,長長的煙筒道是整個房間取暖器,一張小圓桌即是備餐、飯桌也是孩子寫作業(yè)學習的地方,床上的一角堆放著爺孫倆四季的衣服。中間只有三四平米大小的空地,四位走訪老師的到來顯得房間更加的狹小。

2019年春季已經是張老師第四次走訪小東。每次來到孩子的家里,她都無法平復內心的心酸,張北有她無法割舍的情感,有她惦記著的小東。張老師說她也是孩子的母親,與自己的孩子相比小東的人生經歷太過坎坷。每次來到張北,看到孩子的變化,內心都特別的歡喜。今年就是小東初升高的關鍵一年,孩子說他想考縣重點高中,自己還會再努力一些,聽到孩子這樣說,心里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張老師的內心對仁愛助學充滿感激之情,感謝每年的資助,能夠讓孩子對未來那么努力。

隨后的幾次助學,老師們和爺孫倆的聊天的內容逐漸豐富起來,孩子也愿意把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告訴走訪的老師們。張老師職業(yè)是教師,她的職業(yè)習慣讓他能夠敏銳的發(fā)現(xiàn)小東的變化,并且告訴孩子在學習、個人成長過程中將會出現(xiàn)的問題及如何解決。每次都能明顯的感覺到孩子的變化,張老師說:“我不知道我自己的話是否起到作用,但我相信小東已經聽進去了,因為每次的走訪看到他的變化,就已經告訴我,我沒有虛晃此行?!?/SPAN>仁愛助學中有太多像張艷霞老師一樣的志愿者,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點一滴,用自己的愛心帶給孩子們生活亮點。

春日的夕陽,雖還帶著點冷氣,萬物復蘇的景象卻給人們帶更多的希望。從小東家里出來,天氣還是比較冷的,張老師覺得這次給孩子帶的衣服還是有點單薄,等秋季走訪的時候小東個子可能又能高出一大截,到時給爺爺和孩子得再帶點厚衣服,因為出租屋里著實不暖和。

在仁愛助學的過程中,每一次的走訪都讓孩子們與助學的老師們成為彼此間有愛的牽掛。

 

春蕾 | 撰稿

  Vanessa Yang | 編輯

許愛云 | 校對

月一瓢 | 美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