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千家愛項目致力于聯合愛心家庭、愛心企業(yè)幫助困境兒童進行醫(yī)療救助、關懷陪伴、孤兒回家等多項公益活動。同時,項目也注重協助志愿者、捐贈者、被救助對象等每一位參與者培養(yǎng)更加善良的內心和更為積極的心態(tài),力求關照到每一位參與者自身的成長,引領參與者體會感恩與奉獻帶來的無限快樂。
今天我們一起來聆聽千家愛志愿者夏揚波為我們分享的救助故事——體會他人之苦,讓心更加柔軟。
此次的救助對象是一名八歲八個月的小男孩,因為重癥肺炎在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孩子的下額先天有點短,經常會出現吞咽困難,使得他經常將食物嗆到胸腔或者肺部,引發(fā)感染,最終導致重癥肺炎。最近,孩子在做康復訓練的時候又發(fā)生感染,孩子的家人聯系了千家愛項目求助。當地的四位千家愛志愿者一起去醫(yī)院了解情況,在兒童重癥監(jiān)護的訪談室見到了孩子的父親,并和他溝通了孩子的病情。
交流過程中,孩子的父親很直率。我問他工作和收入情況的時候,他說他之前在鄭州東站當保安,每個月收入4500-4800元。我問:“你今年34、35歲,工作也有十幾年了,怎么會沒有積蓄呢?”他告訴我們,在2020年春節(jié)的時候,因為疫情出不了門,自己想在網上賺錢做網絡刷單,結果錢被人騙了,還出示了自己和警察的溝通記錄以及立案證明。
聽后,我們認為這個孩子的家庭經濟能力,應該暫時是可以承受孩子的治療費用的。孩子父母都還年輕,可以通過向親戚朋友借錢給孩子做后續(xù)的治療。即使借兩三萬元,過兩年還是可以慢慢掙回來的。為了最大限度幫助到需要幫助的孩子,用好捐贈者的善款,千家愛只對不接受資助就無法繼續(xù)治療的患兒提供救助款。所以,我們的整體判斷是這個孩子不滿足千家愛的救助標準。
第二天,孩子父親很著急地向我詢問申請救助款的情況。他說,孩子現在的治療費用很緊缺,重癥監(jiān)護室一天的費用大概2000元左右,孩子醫(yī)院帳戶的余額只剩1000元左右。他告訴我們,他和家人一直打電話借錢,打了近幾十個電話,但是朋友或者拒絕,或者只能借300元、500元,不可能借太多給他們,向親戚朋友借到這筆治療費用已然是行不通了。
得知這個情況后,我們擔心孩子因為費用緊缺會影響治療,便決定給這個孩子申請救助??偛繉徍撕芸?,第二天下午就把救助款15000元匯到了孩子治療的賬號上,剛好能夠幫助孩子治療到出院。十天左右的治療后,孩子終于健康地出院了。
這次救助過程中,孩子父親的狀態(tài)讓我內心受到很大觸動。剛見面時,他整個人是很沮喪的,孩子沒有多少治療費用了,他焦急的心情溢于言表。在我的印象中,男士不會輕易地流露自己的感情,但這個孩子的爸爸看到我們時激動地快要哭了。因為在和我們見面之前,他一直在打電話向朋友們借錢,連著借了好幾天,卻沒有人能借錢給他,他的內心是多么無助!
我參加千家愛快兩年了,初衷是培養(yǎng)自己去體會別人的苦,去幫助他們承擔一部分苦。在救助的過程中,我經常嘗試著去感受孩子病痛之苦、孩子父母經濟壓力、精神壓力的苦。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患兒媽媽聊天的時候,孩子的外婆打來電話,這位媽媽在通話過程中突然非常大聲地吼著:“你不要擔心!”我體會到,當時患兒媽媽的承受著很大的精神壓力,幾近崩潰,就容易把這種情緒發(fā)泄到身邊熟悉的人身上。無論是患兒還是家屬,身心都太苦了!
當救助活動比較多或者自己比較疲憊,內心沒有力量去繼續(xù)推動千家愛的救助時,我就會回想之前的體會,想想患者和家屬的種種痛苦,內心就會升起力量,愿意繼續(xù)堅持下去。
在千家愛做志愿者久了,我漸漸把這種“體會他人之苦”的心帶到家里、帶到周圍人的身邊,自己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之前我也會和父親溝通,回到家也會幫他做事,但心里邊總感覺兩個人的心沒有完全在一起。一次回家的時候,我突然想到,自己加入千家愛,經??紤]孩子、考慮孩子的家長,為什么從來沒有想過體會父親的壓力,去想想他的辛苦?
我開始想著父親以前養(yǎng)育我們、供我們讀書的辛苦,想著他胃里不舒服時的苦,想著他面對病痛手足無措、內心不安的苦……再和父親說話時,我感到自己內心一下子非常柔軟。而用這種狀態(tài)去和父親溝通時,他也變得安靜下來,更有安全感。慢慢地我不用問父親有什么事情,他都會主動開始跟我說了。
今年,鄭州發(fā)生疫情。一天下午我愛人給我丈母娘打電話聊天。愛人的弟弟今年剛考上大學,各方面費用比較高,愛人的妹妹也在讀大學,老丈人、丈母娘的經濟壓力比較大。我體會到他們撫養(yǎng)子女的壓力,就跟丈母娘說:“等弟弟妹妹上學的時候,這個學費我們也出點,幫你們分擔一點壓力?!?/font>
我愛人當聽到我的話時,眼淚頓時流了下來。她也知道父母有壓力,但是她沒有那么強的力量和意識去做出決定,當我真正能夠去體諒她父母的壓力,并且將這種體諒轉化為行動之后,她內心的觸動非常大。
做慈善,讓我學到了“體會他人之苦”,在生活中用這樣的心對待人和事,家庭越來越和睦,親人們之間更加相親相愛,我也越來越有力量去參與慈善。